三十迷茫該怎么破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5-14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不知“我”是誰 找不到方向 缺乏掌控感 “三十迷?!痹趺雌?br />
以往我們對成年的定義基本都遵循著一貫的原則:離開父母、經濟獨立、找到合適的伴侶并組建家庭。但如今的年輕人似乎很難復制父輩們的傳統,他們正經歷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時而工作,時而上學,時而創業,時而“宅”家;有些人在經濟上還不能完全獨立,還要依賴父母的支持;他們大多婚戀欲望很低,相當一部分人會推遲結婚和生育,會因為工作、生活的困境面臨巨大壓力,并于其中努力尋找自己的價值。
“在人們印象中還是‘小年輕’的90后,已經開始邁入30+人生,我們逐漸發現,‘三十而不立’才是當今的常態?!?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潘霄表示,“‘三十而立’中‘立’代表著足夠的自知與自洽,對于自己是誰、要做什么、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有一份掌控感。而如今的年輕人所缺乏的正是這種對于生活的掌控感。他們對于未來充滿迷茫與不確定,既對服從于已有的規則與規劃好的路線心有不甘,又不愿承擔堅持自我所付出的代價,他們舉棋不定,既不安于現狀,卻又無力改變。”
復旦大學曾在去年發布一份《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09-2021)》,調研了4556位出生于1990年至2005年來自不同區域的青年人,發現近七成受訪者表達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感,學習、工作、外貌、健康成為焦慮感的四大來源。迷茫與焦慮成了他們的生活底色。
當“奧德賽時期”成為一種潮流與趨勢,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原因讓“迷?!背蔀榱巳畾q左右年輕人的“流行病”?在潘霄看來,年輕人的迷茫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涉及社會、經濟、文化、價值、心理等各方面因素。
社會變革的挑戰。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經歷了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這種變化的表現之一是很多傳統行業和職業正被新興的領域取代?;ヂ摼W、人工智能的日新月異正在重塑一種全新的社會發展模式,變化將成為社會中的常態。這種變化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無形中為年輕人帶來更多壓力,使其在漫長的時間里難以找到定位,對未來也充滿焦慮。
多元價值觀沖擊。如今拿起手機,就像拿起整個世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年輕人接收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包括各種觀點和生活方式等。不同信息的交互,價值觀的碰撞所帶來的思想層面的沖突,使年輕人難以形成自己穩固、可靠的人生觀,從而影響其認知和行為模式。多元價值觀沖擊之下,成功和幸福變得莫衷一是,即便到了三十多歲,也仍有可能不清楚什么是適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心理問題的困擾。年輕人從穩定的校園、家庭狀態邁向充滿變數的社會,社會化成為他們必須面臨和解決的首要問題?,F在的年輕人接受教育的時間普遍比較長,校園到社會的過渡期延后至二三十歲。處于這個階段的人,本身就容易陷入自我認同和社會角色的混亂沖突之中,從而產生抑郁、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加重人生迷茫。
總的來說,“奧德賽時期”仿佛一個姍姍來遲的叛逆期,在本該成家立業的三十歲里,搖擺不定。然而,迷茫并非都是壞事,迷茫代表一個人在深入地思考。潘霄更是將“奧德賽時期”視作人生的一場“迷茫之旅”,并認為,三個層面的“理解”可以作為這場旅行的指路明燈。
第一,理解“我是誰”。在這段上下求索的時期,年輕人不要有太大的年齡焦慮,把重點放在不斷豐富自己的經歷上,在他人和經歷的反饋中,獲得“我是誰”的概念。明確自己的優缺點,明白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喜好和憎惡。大致找到自己的定位,為步入真正的獨立做準備。
第二,理解“我們是誰”。一個人胡想想不出結果。適當將目光從自己身上轉移開,放到“他人”身上,開始構建自己的朋友圈,搭建人際關系網,建立良性互動。知己和愛人尤為重要,從相識到相知再到相伴,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想,拋開不切實際的幻想,建立有益的、真實的關系。
第三,理解“我如何成為誰”。人生要有方向。明確自己崇拜怎樣的人、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然后就勇于抉擇和積極行動。勇于抉擇是指,面對各種誘惑和紛擾時,要看清本心,謹記初心,不必糾結“最優的”,堅定“最適合的”。積極行動是結束迷茫的關鍵,光說不練,永遠建立不起自己可靠的、前行的風帆。建議制定明確的目標,為此付諸行動,通過每一天的收獲讓自己安定。
當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自我,不再漂泊、不再迷茫,開始專注于建設自己的世界,“奧德賽之旅”也就走到了終點,繼而大步躍入人生的新階段。
受訪專家: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潘 霄
本報記者 施 婕《生命時報》 2023-04-21 第1698期 第15版
以往我們對成年的定義基本都遵循著一貫的原則:離開父母、經濟獨立、找到合適的伴侶并組建家庭。但如今的年輕人似乎很難復制父輩們的傳統,他們正經歷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時而工作,時而上學,時而創業,時而“宅”家;有些人在經濟上還不能完全獨立,還要依賴父母的支持;他們大多婚戀欲望很低,相當一部分人會推遲結婚和生育,會因為工作、生活的困境面臨巨大壓力,并于其中努力尋找自己的價值。
“在人們印象中還是‘小年輕’的90后,已經開始邁入30+人生,我們逐漸發現,‘三十而不立’才是當今的常態?!?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潘霄表示,“‘三十而立’中‘立’代表著足夠的自知與自洽,對于自己是誰、要做什么、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有一份掌控感。而如今的年輕人所缺乏的正是這種對于生活的掌控感。他們對于未來充滿迷茫與不確定,既對服從于已有的規則與規劃好的路線心有不甘,又不愿承擔堅持自我所付出的代價,他們舉棋不定,既不安于現狀,卻又無力改變。”
復旦大學曾在去年發布一份《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09-2021)》,調研了4556位出生于1990年至2005年來自不同區域的青年人,發現近七成受訪者表達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感,學習、工作、外貌、健康成為焦慮感的四大來源。迷茫與焦慮成了他們的生活底色。
當“奧德賽時期”成為一種潮流與趨勢,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原因讓“迷?!背蔀榱巳畾q左右年輕人的“流行病”?在潘霄看來,年輕人的迷茫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涉及社會、經濟、文化、價值、心理等各方面因素。
社會變革的挑戰。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經歷了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這種變化的表現之一是很多傳統行業和職業正被新興的領域取代?;ヂ摼W、人工智能的日新月異正在重塑一種全新的社會發展模式,變化將成為社會中的常態。這種變化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無形中為年輕人帶來更多壓力,使其在漫長的時間里難以找到定位,對未來也充滿焦慮。
多元價值觀沖擊。如今拿起手機,就像拿起整個世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年輕人接收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包括各種觀點和生活方式等。不同信息的交互,價值觀的碰撞所帶來的思想層面的沖突,使年輕人難以形成自己穩固、可靠的人生觀,從而影響其認知和行為模式。多元價值觀沖擊之下,成功和幸福變得莫衷一是,即便到了三十多歲,也仍有可能不清楚什么是適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心理問題的困擾。年輕人從穩定的校園、家庭狀態邁向充滿變數的社會,社會化成為他們必須面臨和解決的首要問題?,F在的年輕人接受教育的時間普遍比較長,校園到社會的過渡期延后至二三十歲。處于這個階段的人,本身就容易陷入自我認同和社會角色的混亂沖突之中,從而產生抑郁、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加重人生迷茫。
總的來說,“奧德賽時期”仿佛一個姍姍來遲的叛逆期,在本該成家立業的三十歲里,搖擺不定。然而,迷茫并非都是壞事,迷茫代表一個人在深入地思考。潘霄更是將“奧德賽時期”視作人生的一場“迷茫之旅”,并認為,三個層面的“理解”可以作為這場旅行的指路明燈。
第一,理解“我是誰”。在這段上下求索的時期,年輕人不要有太大的年齡焦慮,把重點放在不斷豐富自己的經歷上,在他人和經歷的反饋中,獲得“我是誰”的概念。明確自己的優缺點,明白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喜好和憎惡。大致找到自己的定位,為步入真正的獨立做準備。
第二,理解“我們是誰”。一個人胡想想不出結果。適當將目光從自己身上轉移開,放到“他人”身上,開始構建自己的朋友圈,搭建人際關系網,建立良性互動。知己和愛人尤為重要,從相識到相知再到相伴,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想,拋開不切實際的幻想,建立有益的、真實的關系。
第三,理解“我如何成為誰”。人生要有方向。明確自己崇拜怎樣的人、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然后就勇于抉擇和積極行動。勇于抉擇是指,面對各種誘惑和紛擾時,要看清本心,謹記初心,不必糾結“最優的”,堅定“最適合的”。積極行動是結束迷茫的關鍵,光說不練,永遠建立不起自己可靠的、前行的風帆。建議制定明確的目標,為此付諸行動,通過每一天的收獲讓自己安定。
當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自我,不再漂泊、不再迷茫,開始專注于建設自己的世界,“奧德賽之旅”也就走到了終點,繼而大步躍入人生的新階段。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癥04-29
- [事件]手腳突然變色 警惕雷諾現象04-29
- [事件]中風后記性不好能治嗎04-29
- [事件]雙腳為“高脂”報警04-28
- [事件]警惕血壓突然“爆表”04-28
- [事件]聽著歌運動沒那么累04-28
- [事件]“軟柿子”多是不自信04-27
- [事件]定目標:求高得中 求中得下04-27
最新文章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癥04-29
- [事件]手腳突然變色 警惕雷諾現象04-29
- [事件]中風后記性不好能治嗎04-29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9太陰陽明論...04-28
- [事件]雙腳為“高脂”報警04-28
- [事件]警惕血壓突然“爆表”04-28
- [事件]聽著歌運動沒那么累04-28
- [事件]“軟柿子”多是不自信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