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嚴禁宣傳以瘦為美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8-7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紙片模特”沒市場 過分修圖受重罰 法國嚴禁宣傳以瘦為美
《生命時報》 2023-07-21 第1721期 第1版
“以瘦為美”是當今許多地區的流行趨勢,不論是影視作品中,還是廣告宣傳里,審美越來越千篇一律——追求“骨感美”。然而,法國卻反其道行之,為遏制過度減肥、畸形審美,出臺了一項突破性法案,禁止任何人公開宣揚“以瘦為美”的觀念。
從豐滿為美到追求骨感
走進法國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古典繪畫的人物形象大都豐滿肥腴,與今日的大眾審美觀大相徑庭。喜胖或愛瘦,反映了社會與大眾心態發展的歷史軌跡。在過去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食物短缺是常見現象。社會貧富差異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富胖窮瘦,人們自然會把身材豐滿肥腴作為財富和權力的標志,王公貴族們無不追求腸肥腦滿,由此形成了一種以肥為美的時尚。法國歷史學家迪比在其著作中寫道:舊社會人們追求身材豐滿,不少上流社會的女子多食少動,生怕自己不豐滿。在享有盛名的法蘭西王國時代,法國美食也以各種肉類為代表,高蛋白、高熱量、高糖分的飲食深受王公貴族歡迎,就連繪畫或書籍中的宮廷美食、貴族餐桌中,也以肉類、海鮮、奶油蛋糕等為主。
工業化時代開啟后,人們逐步解決了食品供應問題,對美的認知也開始發生變化。巴黎女性中最先出現拒絕過度肥胖、追求身材健康的潮流,彼時戶外運動成為新時尚,胡亂吃喝、不喜歡鍛煉、不注意身材管理甚至成為低收入階層的標志。上世紀80年代,法國時裝界引領起以瘦為美的潮流,模特們臉頰凹陷、瘦骨嶙峋,減肥成為社會各階層的重要生活目標之一。但這種追求骨感美的風尚帶來了不少隱患:為了減肥,一些青少年營養不良、影響發育,成人則患上厭食癥等疾病,甚至死亡。
法國糾偏畸形審美
面對這一現象,法國采取了許多措施糾偏。首先,出臺了一系列健康衛生法律,制定健康體重標準和中小學餐食營養標準,限制廣告中出現過瘦模特等。比如,2017年出臺的法律規定,任何公司(包括時裝公司、模特公司、公關公司等)都不能雇傭過瘦的模特。所謂過瘦,是指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在18.5以下。法律還對時尚雜志、廣告宣傳等的修圖進行規范,不允許將模特修成消瘦、超瘦體型,違者會被禁止刊發并罰款,最多罰款7.5萬歐元(1 歐元約合7.9元人民幣)及監禁6個月。
其次,公共衛生部門網站、各協會及其網站、媒體等,大力科普健康知識,提倡健康飲食、運動。
最后,醫療系統也被納入糾偏隊伍中來。比如,法國醫生看病時會對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做出判斷,特別是飲食狀況、是否過胖或過瘦等。筆者在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全身體檢時發現體重略微超重,健康中心馬上就會建議筆者參加免費培訓班,均衡飲食、加強鍛煉,以保持良好體重。該培訓班由法國社保中心提供場地與經費,由資深專家主持。
上述措施取得了重大進展。法國最大的兩家奢侈品集團LVMH與KERING聯手簽署文件,宣布不雇傭過瘦模特,還規定模特候選人必須擁有相關醫學證明,以說明健康情況。
法國并不是唯一用立法來限制過瘦模特的國家,西班牙、意大利等國也有類似規定。在各社會階層共同與超瘦現象做斗爭的背景下,時尚界超瘦模特一度淡出人們視線。令人遺憾的是,2023年超瘦風重返T臺,全球頂尖的幾大秀場上幾乎全是骨感模特。
好身材看三指標
“以瘦為美”的狹隘審美觀也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中國女性,不少人甚至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漫漫減肥路?,F在讀大二的王琳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娛樂圈的女明星大多瓜子臉、筷子腿、A4腰,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她從高中就開始有意識地減肥,早飯只喝一瓶酸奶,晚餐只吃幾口蔬菜,“身邊很多女同學都這樣,為了擁有纖細的身材不惜犧牲健康”。
一項對1624名國人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73.5%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拼瘦族”,其中7.6%的人表示“非常多”,30.2%表示“比較多”。27.3%的受訪者曾嘗試過節食、催吐、大量服用減肥藥等極端方式減肥,其中6.8%的人表示“經常嘗試”。如今,打開手機和電腦,隨處可見形形色色的減肥法,除了科學控制飲食、運動之外,有相當一部分視頻或文章大張旗鼓地宣揚“自虐級”瘦身法。比如催吐減肥法,就是通過摳喉,將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一些催吐的人甚至給自己“洗腦”,認為這個方法既享受了美食,又不會因此長胖,可以“魚”和“熊掌”兼得,卻不知隨著食物吐出來的還有胃酸,其強烈的腐蝕性會灼燒聲帶、食道、牙齒,帶來不小的傷害。
“瘦不見得就是好身材?!鄙虾=煌ù髮W社區醫學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長鮑勇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唐代以胖為美,但是到了宋代就轉為以瘦為美,如今社會審美普遍喜瘦,但瘦也要有限度,真正好身材應符合以下三個標準:
體重指數。體重指數是衡量胖瘦的主要指標,適用于大多數人。國際上,BMI標準范圍是18.5~24.9,但由于亞洲人體型普遍較小,所以我國的BMI標準更嚴格一些,處在18.5~23.9范圍內說明胖瘦適中,如果大于24,可能超重,大于27則屬于肥胖,有可能帶來膽囊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與肥胖有關的疾病。若小于18.5,說明體重過輕,過瘦會帶來骨質疏松、貧血、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體脂率。體脂率是身體脂肪重量占體重的比例,反映體脂的多少。女性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她們比男性需要更多的脂肪。一般來說,女性體脂率保持在20%~25%比較合適,男性則應該在15%~18%之間。如果體脂率過高,會加大患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脂肪肝等疾病的風險。當然,體脂率過低不是好事,尤其對女性來說,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導致提前閉經等。
腰臀比。腰臀比是用腰節圍(肋最低點與髂嵴上緣兩水平線間中點線的圍長,呼氣之末、吸氣未開始時測量)除以臀圍得出的數值,用來判斷是否屬于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若女性腰臀比大于0.85,男性大于0.9,說明腹部脂肪堆積,容易引起高膽固醇、胰島素抵抗等。男女腰臀比標準存在差異,主要是因為男性的脂肪大多分布在腹部,而女性絕經前,約半數脂肪分布在腹部,其余大多分布在臀部和大腿,這兩個部位的脂肪反而對心血管有一定保護作用。正因如此,女性不必過于追求筷子腿。
鮑勇表示,過瘦的人抵抗力較差,容易患病;能量儲備少,容易疲乏、體力不足。“一些人長期節食減肥,體重下來了,脂肪肝也找上了門?!滨U勇解釋,長期處于饑餓狀態時,身體無法獲得必需的能量和脂肪燃燒所需的活性氧化酶,于是便調動其他部位的脂肪、蛋白質到肝臟,轉化成能量來補充所需。大量的脂肪酸進入肝臟,加之缺少必要的酶,脂肪會滯留在肝臟內,長此以往便形成了脂肪肝。
除了健康方面的弊端,大眾普遍追求瘦還會在社會上形成不良審美觀,讓未成年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骨感美”的錯誤理念。“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但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換取所謂的美,不值得提倡?!滨U勇建議,無論是醫療系統、教育機構,還是政府部門、媒體,都應把握好宣傳導向,加強美育,引導大眾樹立健康的審美觀。
受訪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社區醫學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長 鮑 勇
本報記者 虞 曄 □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 蒙《生命時報》 2023-07-21 第1721期 第1版
“以瘦為美”是當今許多地區的流行趨勢,不論是影視作品中,還是廣告宣傳里,審美越來越千篇一律——追求“骨感美”。然而,法國卻反其道行之,為遏制過度減肥、畸形審美,出臺了一項突破性法案,禁止任何人公開宣揚“以瘦為美”的觀念。
從豐滿為美到追求骨感
走進法國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古典繪畫的人物形象大都豐滿肥腴,與今日的大眾審美觀大相徑庭。喜胖或愛瘦,反映了社會與大眾心態發展的歷史軌跡。在過去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食物短缺是常見現象。社會貧富差異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富胖窮瘦,人們自然會把身材豐滿肥腴作為財富和權力的標志,王公貴族們無不追求腸肥腦滿,由此形成了一種以肥為美的時尚。法國歷史學家迪比在其著作中寫道:舊社會人們追求身材豐滿,不少上流社會的女子多食少動,生怕自己不豐滿。在享有盛名的法蘭西王國時代,法國美食也以各種肉類為代表,高蛋白、高熱量、高糖分的飲食深受王公貴族歡迎,就連繪畫或書籍中的宮廷美食、貴族餐桌中,也以肉類、海鮮、奶油蛋糕等為主。
工業化時代開啟后,人們逐步解決了食品供應問題,對美的認知也開始發生變化。巴黎女性中最先出現拒絕過度肥胖、追求身材健康的潮流,彼時戶外運動成為新時尚,胡亂吃喝、不喜歡鍛煉、不注意身材管理甚至成為低收入階層的標志。上世紀80年代,法國時裝界引領起以瘦為美的潮流,模特們臉頰凹陷、瘦骨嶙峋,減肥成為社會各階層的重要生活目標之一。但這種追求骨感美的風尚帶來了不少隱患:為了減肥,一些青少年營養不良、影響發育,成人則患上厭食癥等疾病,甚至死亡。
法國糾偏畸形審美
面對這一現象,法國采取了許多措施糾偏。首先,出臺了一系列健康衛生法律,制定健康體重標準和中小學餐食營養標準,限制廣告中出現過瘦模特等。比如,2017年出臺的法律規定,任何公司(包括時裝公司、模特公司、公關公司等)都不能雇傭過瘦的模特。所謂過瘦,是指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在18.5以下。法律還對時尚雜志、廣告宣傳等的修圖進行規范,不允許將模特修成消瘦、超瘦體型,違者會被禁止刊發并罰款,最多罰款7.5萬歐元(1 歐元約合7.9元人民幣)及監禁6個月。
其次,公共衛生部門網站、各協會及其網站、媒體等,大力科普健康知識,提倡健康飲食、運動。
最后,醫療系統也被納入糾偏隊伍中來。比如,法國醫生看病時會對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做出判斷,特別是飲食狀況、是否過胖或過瘦等。筆者在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全身體檢時發現體重略微超重,健康中心馬上就會建議筆者參加免費培訓班,均衡飲食、加強鍛煉,以保持良好體重。該培訓班由法國社保中心提供場地與經費,由資深專家主持。
上述措施取得了重大進展。法國最大的兩家奢侈品集團LVMH與KERING聯手簽署文件,宣布不雇傭過瘦模特,還規定模特候選人必須擁有相關醫學證明,以說明健康情況。
法國并不是唯一用立法來限制過瘦模特的國家,西班牙、意大利等國也有類似規定。在各社會階層共同與超瘦現象做斗爭的背景下,時尚界超瘦模特一度淡出人們視線。令人遺憾的是,2023年超瘦風重返T臺,全球頂尖的幾大秀場上幾乎全是骨感模特。
好身材看三指標
“以瘦為美”的狹隘審美觀也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中國女性,不少人甚至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漫漫減肥路?,F在讀大二的王琳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娛樂圈的女明星大多瓜子臉、筷子腿、A4腰,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她從高中就開始有意識地減肥,早飯只喝一瓶酸奶,晚餐只吃幾口蔬菜,“身邊很多女同學都這樣,為了擁有纖細的身材不惜犧牲健康”。
一項對1624名國人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73.5%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拼瘦族”,其中7.6%的人表示“非常多”,30.2%表示“比較多”。27.3%的受訪者曾嘗試過節食、催吐、大量服用減肥藥等極端方式減肥,其中6.8%的人表示“經常嘗試”。如今,打開手機和電腦,隨處可見形形色色的減肥法,除了科學控制飲食、運動之外,有相當一部分視頻或文章大張旗鼓地宣揚“自虐級”瘦身法。比如催吐減肥法,就是通過摳喉,將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一些催吐的人甚至給自己“洗腦”,認為這個方法既享受了美食,又不會因此長胖,可以“魚”和“熊掌”兼得,卻不知隨著食物吐出來的還有胃酸,其強烈的腐蝕性會灼燒聲帶、食道、牙齒,帶來不小的傷害。
“瘦不見得就是好身材?!鄙虾=煌ù髮W社區醫學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長鮑勇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唐代以胖為美,但是到了宋代就轉為以瘦為美,如今社會審美普遍喜瘦,但瘦也要有限度,真正好身材應符合以下三個標準:
體重指數。體重指數是衡量胖瘦的主要指標,適用于大多數人。國際上,BMI標準范圍是18.5~24.9,但由于亞洲人體型普遍較小,所以我國的BMI標準更嚴格一些,處在18.5~23.9范圍內說明胖瘦適中,如果大于24,可能超重,大于27則屬于肥胖,有可能帶來膽囊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與肥胖有關的疾病。若小于18.5,說明體重過輕,過瘦會帶來骨質疏松、貧血、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體脂率。體脂率是身體脂肪重量占體重的比例,反映體脂的多少。女性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她們比男性需要更多的脂肪。一般來說,女性體脂率保持在20%~25%比較合適,男性則應該在15%~18%之間。如果體脂率過高,會加大患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脂肪肝等疾病的風險。當然,體脂率過低不是好事,尤其對女性來說,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導致提前閉經等。
腰臀比。腰臀比是用腰節圍(肋最低點與髂嵴上緣兩水平線間中點線的圍長,呼氣之末、吸氣未開始時測量)除以臀圍得出的數值,用來判斷是否屬于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若女性腰臀比大于0.85,男性大于0.9,說明腹部脂肪堆積,容易引起高膽固醇、胰島素抵抗等。男女腰臀比標準存在差異,主要是因為男性的脂肪大多分布在腹部,而女性絕經前,約半數脂肪分布在腹部,其余大多分布在臀部和大腿,這兩個部位的脂肪反而對心血管有一定保護作用。正因如此,女性不必過于追求筷子腿。
鮑勇表示,過瘦的人抵抗力較差,容易患病;能量儲備少,容易疲乏、體力不足。“一些人長期節食減肥,體重下來了,脂肪肝也找上了門?!滨U勇解釋,長期處于饑餓狀態時,身體無法獲得必需的能量和脂肪燃燒所需的活性氧化酶,于是便調動其他部位的脂肪、蛋白質到肝臟,轉化成能量來補充所需。大量的脂肪酸進入肝臟,加之缺少必要的酶,脂肪會滯留在肝臟內,長此以往便形成了脂肪肝。
除了健康方面的弊端,大眾普遍追求瘦還會在社會上形成不良審美觀,讓未成年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骨感美”的錯誤理念。“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但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換取所謂的美,不值得提倡?!滨U勇建議,無論是醫療系統、教育機構,還是政府部門、媒體,都應把握好宣傳導向,加強美育,引導大眾樹立健康的審美觀。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雙腳為“高脂”報警04-28
- [事件]警惕血壓突然“爆表”04-28
- [事件]聽著歌運動沒那么累04-28
- [事件]“軟柿子”多是不自信04-27
- [事件]定目標:求高得中 求中得下04-27
- [事件]30和50歲睪丸斷崖式衰老04-27
- [事件]陽痿愛找懶散的人04-26
- [事件]分離焦慮如何應對04-26
最新文章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9太陰陽明論...04-28
- [事件]雙腳為“高脂”報警04-28
- [事件]警惕血壓突然“爆表”04-28
- [事件]聽著歌運動沒那么累04-28
- [事件]“軟柿子”多是不自信04-27
- [事件]定目標:求高得中 求中得下04-27
- [事件]30和50歲睪丸斷崖式衰老04-27
- [事件]陽痿愛找懶散的人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