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有關輸液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李冰冰澳洲發燒 輸液被扎一床血

(來源:央廣網)今日(12月6日)17時25分許,李冰冰于微博曬在國外出生病住院照片,還分享了注射時的經歷:“扎一下沒扎進去~扎兩下沒扎進去~扎三下~呼~鼓包了~里面見了血了。換個地兒~一針扎進去了~噗~血噴床上了!眼冒金星看著護士剛想說沒關系,她把sorry吃掉轉身飄走了~真疼哇~超級思念ing祖國的醫護人員啊。”

事件

輸液時吃米酒小寶差掉掛了

(來源:中新網)中新網宜昌3月1日電(韓毅但軍)“以前倒是聽說過打針不能喝酒,沒想到一點米酒也能引起這么大的反應。”3月1日,小寶(化名)的奶奶提起孫子吃米酒湯圓后輸液休克的情形,仍心有余悸。醫生提醒,米酒也是酒,同樣是輸液禁忌。

事件

男子拔牙出血不止輸液輸血后亡

(來源:法制晚報)法制晚報訊(記者唐李晗)伍某因牙齦出血前往某醫院牙科就診,拔牙五天后不幸去世。認為醫院診療行為存在嚴重過錯,患者妻子及子女將醫院訴至法院,請求醫院賠償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等。今天上午,法晚記者獲悉,海淀法院已受理了此案。

事件

醫生開錯藥致4歲童輸液亡

(來源:中安在線)中安在線4月29日訊據安徽商報消息淮南大通區4歲小男孩高煜洋在家發燒,4月27日被家人送到該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不料醫生吊水后口吐白沫呼吸停止,經緊急搶救無效死亡,家人痛不欲生。記者昨日了解到,醫院初步調查是醫生用錯了藥,目前此事正在處理中。

事件

輸液大醫院管控小地方推上門服務

(來源:生命時報)自2016年起,全國眾多醫院接連開始取消門診輸液服務。1月,浙江下發“限抗令”,叫停全省三級醫院(除兒童醫院和兒科)門診輸液;3月,江西發布通知,鼓勵二級以上醫院探索取消門診輸液服務;4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湖北省黃石市中心醫院等叫停成人門診輸液;7月,江蘇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抗菌藥物輸液……大醫院叫停門診輸液似乎已成為一種趨勢,但這一措施是否真能遏制抗生素濫用、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生命時報》記者深入多家三甲和基層醫院進行了調查。

事件

輕易別輸液 那可是一個小手術

(來源:生命時報)萬物復蘇的春季,致病菌也跟著活躍起來。加上天氣多變,疾病很容易找上門,有些病甚至需要輸液治療。可是在輸液過程中,很多人不把醫生的話放在心上,殊不知這樣會給自己埋下健康隱患。

事件

39歲男診所輸液亡 賠償從2萬漲到15萬

(來源:新文化)新文化訊(記者陸璇)10月30日,新文化新聞熱線接到65歲王先生的來電,稱自己39歲的兒子于10月10日晚到小區內的診所輸液,不到十分鐘,兒子死亡。

事件

冬季輸液通血管不靠譜

(來源:北京晨報)氣候寒冷會使人體處于一種應激狀態,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是一個危險的時期。血管收縮使血壓增高,冠狀動脈痙攣,甚至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導致血管堵塞,從而造成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發生。

事件

希望輸液通血管防血栓是不科學的

(來源:健康時報)每年一到這個時候,醫院里心腦血管疾病的就診患者就會急劇增多。一些心血管疾病“老病號”認為,去醫院掛幾天疏通血管的藥物,就能安全度過冬天了。事實究竟如此呢?

事件

七歲女童就醫輸液后猝死

(來源:法制網)法制網武漢12月18日電《法制與新聞》見習記者何正鑫記者劉志月記者從多方證實,12月14日凌晨,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一名7歲女童就診后返家不久即出現不適癥,經送醫院搶救無效去世。醫院出具的死亡診斷表明,女童的直接死亡原因為猝死。

事件

過度輸液可致毛細血管堵塞

(來源:人民網)數年前,不管生的是大病還是小病,人們首先會想到輸液治療,因為大家普遍認為這一治療方式“見效快、療效好”。

事件

濕氣重的原因找到了 就兩字

現代人普遍濕氣重,胖舌、齒痕、大便不成形粘馬桶、頭重腳輕、渾身乏力、肥胖......,這一切一切的原因,都是濕氣重的表現。盡管很多人都想盡辦法除濕,但中醫卻有“千寒易除,一濕難祛”之說,什么紅豆薏仁湯,有人喝得都快吐了,濕也沒下去,那究竟現代人為啥濕氣重呢?原因就兩個字,輸液!何處出此言,大家不妨往下看。

本站

靜脈輸液講究多 好些人不知

(來源:科普中國)一直以來,關于輸液,很多人都存在錯誤認知:一旦發燒了就趕快輸液,與口服用藥相比,靜脈給藥更方便,且見效快。殊不知,輸液并不是“萬能藥”,這里面有大學問。

事件

輸液時糖水鹽水啥區別

(來源:生命時報)生病輸液很常見。臨床上常用的注射用溶媒,主要有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即人們常說的鹽水)、滅菌注射用水、乳酸鈉林格(復方氯化鈉)等,尤其以前兩者最為常見。在治療過程中,具體選擇哪種溶媒,需要根據病人病情和身體狀況來選擇。

事件

沒事輸點營養液能防病?

(來源:北青報)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一到冬天就去輸液擴張血管,認為可以防止中風;想調理調理身體就要求醫生給輸點營養液;不管大病小病都希望輸液可以縮短病程……輸液真的有這么神奇嗎?藥師為大家介紹關于輸液的幾大誤區,幫助大家科學對待輸液。

事件

輸液貼有望取代打點滴

(來源:生命時報)興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靜脈輸注俗稱“掛水”“打點滴”或“打吊瓶”,通常需要專業醫護人員操作,患者需較長時間留在醫院或住院治療,不但體驗感差,治療成本也較高。美國權威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刊登了我國一項新研究成果:創新性的貼敷式“輸入貼(OMN,可穿戴滲透微針)”可能改變目前的皮下注射輸液模式。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