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愛上網 人際關系好

愛上網 人際關系好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3-9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互聯網在老年人群中呈快速滲透趨勢,截至2022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網民已達1.53億,占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4.4%,占全體網民的14.3%。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中國老年群體數字鴻溝與數字融入調查結果》,其中基于2023年全國18個省級單位、53個區縣的調查數據,全面呈現了當前中國中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的新特點、新規律。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員、長聘副教授 劉 濤 □ 博士后 高會智

  《生命時報》 2024-02-27 第1779期 第5版


  研究團隊著重分析了互聯網使用對50歲及以上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影響,重點關注受訪者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參與情況。結果發現,中老年人的線上活動為線下活動帶來顯著而全面的“增益效應”。

  社會關系。互聯網使用改善了中老年人與各類人群的關系。其中,老人與子女、孫子女的家庭代際關系改善效應最為明顯,達70%左右,且年齡越大、受益越大。各類人際關系的改善程度隨互聯網使用時長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使用時長的增加對于伴侶的改善程度最為明顯。

  互聯網使用拓寬了中老年受訪者的交際面,使用與不使用互聯網的受訪者平均通訊錄人數分別為76.6和35.9。在更深層的社交網絡中,除父母、配偶、子女外,使用和不使用互聯網的受訪者可以放心談私事的人數平均為4.2和2.9,能開口借錢的人數平均為4.3和2.7。

  可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消除了地理距離以及時間對人際交流的限制,擴大了中老年人的人際交往范圍,增加了關系的親密程度,有助保持社會關系的強連接性。

  社會參與。使用互聯網的中老年人,參加各類社會組織和社會活動的比例均明顯更高。從主觀意愿上看,互聯網能有效弱化中老年人對參與社會活動的消極態度,對其社會參與度的提升有積極作用。中老年人使用互聯網時間的增加,并未擠占線下活動的時間;相反,這一趨勢改善了中老年人線下日常戶外活動和外地旅游的參與頻率。

  日常生活方面,互聯網使用者具有更高的外出頻率、更廣的出行范圍和更高的機動車出行比例。互聯網能幫助他們選擇更便利的交通工具,從而提升出行的機動性和外出活動頻率,有效擴展了活動的空間范圍。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互聯網對中老年人社會關系和社會參與的影響存在群體異質性和行為異質性。更年輕、受教育水平更高的群體從中獲益更大,使用更長時間、更多功能的群體受益更明顯。但總體來說,使用互聯網確實能對積極老齡化起到促進作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