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以患養醫是看病貴的癥結所在

以患養醫是看病貴的癥結所在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09-3-15 09:41

  3月9日,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吳明江指出,目前中國的公立醫院并非真正公立,“我們的‘公立醫院’,國家投入的部分只占10%,醫院需要自籌90%的資金,這些資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從患者身上來的。這樣的投入水平,自然使得患者負擔沉重?!?3月10日《新聞晨報》)


  幾天之前,數位醫藥衛生界委員提出“中國看病不算難,也不算貴”。此語荒謬不值一駁。吳明江此次“爆料”,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審視該問題的全新視角——當患者需要負擔醫院90%的生存發展資金時,看病豈能不貴,又怎會不難?


  就目前來看,“公立醫院”僅僅體現在創辦之初,而沒有貫穿醫院的運行始終。由于投入不足,從而使醫院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導致醫院的公益屬性與市場化生存方式嚴重分裂,乃至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名正言順地追逐利潤,最終導致醫療費用的逐步攀升。在此過程中,“以藥養醫”只是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看病貴早已使人苦不堪言,而令公眾難以承受的又豈止是藥費?


  眾所周知,醫院收入主要來源于藥品收入、診療服務收入、政府補貼三部分。三者之間顯然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斬斷藥品收入必然意味著需要提高診療收入,或者加大政府補貼。不無遺憾的是,新醫改方案率先選擇了前者。顯而易見,無論“以藥養醫”還是“以技養醫”,實際上都是“以患養醫”,加大財政投入的缺席,使得醫改更像是醫院與患者之間的博弈。只要醫院依舊存在資金缺口,患者就必須為此“埋單”,變換收費名目又能減輕他們多少實際負擔呢?


  公眾炮轟“以藥養醫”,不僅僅是想取消藥價加成,更是在呼喚一種合理的醫療成本分擔,以減輕自己的醫療負擔。改革醫療體制沉疴,首先就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明確政府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醫院的健康發展、體現出其公益屬性。如果“以患養醫”式管理思維不能得以真正改變,縱使取消了“以藥養醫”也是枉然——既然醫院依舊要靠患者來養,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養顯然并不重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