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抑郁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大學生抑郁癥發病率逐年攀升
(來源:中青報)持續的情緒低落、對于和朋友同學聚餐或參加社團活動的興趣明顯降低、不想跟別人交流、默默流淚、體重突然增加或減少、時常感覺很困但是晚上睡不著覺……這些從表面上看起來司空見慣的“喪”情緒,疊加起來可能說明已經有了抑郁情緒,甚至是抑郁癥。
事件老玩手機抑郁找上門
(來源:生命時報)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肖蓉 老玩手機已不僅僅影響注意力和睡眠。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院發布的《社交媒體與年輕人精神健康》報告稱,16~24歲人群中有91%使用社交網絡,那些每天使用超過2小時的年輕人,精神健康狀態更易不好,還可能出現自我評價差、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近日《美國醫學會雜志》也刊文稱,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導致青少年抑郁,花得時間越長病情越嚴重。
事件抑郁好了 “性趣”卻沒了
(來源:生命時報)案例:梅梅幾年前曾患過抑郁癥,最近又復發了。我為她開了一種抗抑郁藥。兩周后,梅梅再次來到門診,鼓起勇氣詢問這個藥是不是對“那方面”有影響?她說,自己服藥一段時間后,感覺變得性冷淡了,而之前性愛很正常。梅梅很恐慌,自己才三十多歲,很擔心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
事件從失眠到抑郁只有三步
(來源:健康時報)最新版《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在我國約有38.2%的人存在嚴重的睡眠問題,但絕大多數患者并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治。殊不知,從失眠到抑郁其實只有三步……
事件抑郁癥近在咫尺都有哪些牲
(來源:人民健康網)編者按:昨天微博突然崩潰,而原因是韓國某女藝人因抑郁自殺身亡的消息被公布,“抑郁”這個名詞再一次走入人的視線。因為抑郁癥而留下遺憾的張國榮、喬任梁、崔雪莉等藝人,都在提醒著我們不要忽視“抑郁癥”這個病。
事件如何判斷是不是抑郁
(來源:生命時報)北京讀者王女士問:我今年85歲,有甲減、骨質疏松等疾病,經常摔跤還住過院。這十年來,我對很多事情都很擔憂,孩子的工作、孫子的學業,也老擔心自己會不會有意外,心情很不好,有時想著想著就哭起來。以前睡不好會吃安眠藥,現在就順其自然,會做讓人恐懼、擔憂的夢。之前住院期間用量表初測為抑郁癥,醫生開了抗抑郁藥。請問我是抑郁癥嗎?
事件心里有疙瘩 找人聊聊天
(來源:長沙晚報)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壓力增大,抑郁癥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抑郁癥居世界十大病種的第四位,預計2020年將躍至第二,緊隨心肌梗死之后。
事件狀似癌癥結果卻是抑郁
(來源:北京日報)惡心、腹痛、體重暴跌,還有癌癥家族史……這些因素加起來高度懷疑“惡性腫瘤”并不夸張,但多番檢查后,醫生的結論卻出人意料:不是癌癥,是抑郁!這讓患者張先生感到十分意外。
事件老人渾身難受可能抑郁了
(來源:生命時報)王阿姨今年70歲,一直在北京給女兒看孩子,眼看外孫今年上小學,她能稍微輕松一些了,但最近總感覺渾身不舒服,胸悶憋氣、沒有力氣,有時肚子脹,吃飯也沒胃口。跑了好幾家醫院檢查,心內科、呼吸科、消化科都看過了,也沒有查出任何毛病。吃了一些藥,癥狀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嚴重了。王阿姨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每天生活在緊張、害怕中,擔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癥。不愿出門,飯也做不了了,自己思前想后覺得不能再留在北京給女兒女婿添麻煩,甚至想回老家一死了之。女兒感覺母親很不對勁,最后去精神專科門診檢查,發現是抑郁癥。
事件素食者更易患抑郁癥
(來源:北京日報)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素食或者純素食主義者可能會增大患抑郁癥的風險,以素食為主的人群服用精神疾病處方藥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同時該人群更容易自殺。
事件素食者性格內向愛抑郁
(來源:生命時報)飲食習慣不僅影響身體健康和身形體貌,也關系到情緒和性格特征。近日,德國、美國的多項研究發現,相對于適度吃肉的人,從不沾葷腥的素食主義者性格更內向,抑郁癥發病率更高。
事件年紀大了 16件事觸發抑郁
(來源:生命時報)中老年人容易罹患抑郁癥,是全球普遍問題。40歲左右的女性和50歲左右的男性,抑郁癥患病率會達到峰值。人上了年紀,面臨來自健康、家庭、工作等諸多問題的“夾擊”,更容易被抑郁“盯上”。近日,美國“網絡醫生”網站總結了觸發年長者抑郁的16件事,建議中老年人有針對性地預防。
事件抑郁和癡呆如何區分?
(來源:人民健康網)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門診來了一個老大爺,家屬說他2個月前老伴去世了,然后逐漸出現失眠,經常丟三落四的癥狀,只愿意自己在椅子上發呆,原來喜歡看電視,現在連電視都懶得開,時不時悲傷哭泣,醫生給他做了詳細檢查,發現這位老大爺其實是抑郁癥,而不是老年癡呆,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后,抑郁和健忘癥狀好轉。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