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冠心病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胸痛不一定是冠心病
(來源:新華網)“判斷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需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檢查,患者不可在家自行判斷,以免耽誤病情。”近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邊波在做客新華網“健康大講堂”時表示,胸痛不一定是冠心病,出現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事件三伏天太熱睡不著小心冠心病
(來源:科普中國)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冠心病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發病率逐年升高,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研究顯示,睡眠時間與冠心病風險呈“U”型關系,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顯著增加患冠心病風險。每天睡7~8h,患冠心病的風險最低。與每天睡7h相比,每減少1h,患冠心病的風險就升高11%;每增加1h,患冠心病風險則升高7%。由此可見,改善平時的生活習慣對于預防冠心病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冠心病早期有哪些癥狀?如何通過睡眠預防冠心病呢?
事件十個問題詳解冠心病
(來源:生命時報)冠心病是一種嚴重威脅健康的心血管病,被稱為“世界級冠狀動脈災難”。在發達國家,冠心病死亡人數約占全部死亡人數的1/3;我國發病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且患病年齡趨于年輕化。門診中,初診患者由于對該病不甚了解,非常焦慮,常會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以下一些常見問題是患者問得最多的,在此我們做一個集中解答。
事件斑塊 男在動脈女在微血管
(來源:生命時報)男女有別,不僅體現在外貌、體征和性格等方面,在疾病發作和治療上也有差異。尤其在心臟病發作后,男女出現的影響不盡相同。美國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近日討論了心臟病發作中的性別和年齡差異,結果發現,在多數年齡段中,女性患急性心臟病的人數均少于男性,但84歲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年輕女性更易出現血管并發癥和大出血,65歲以下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在醫院死亡;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有可能有高血壓、糖尿病、貧血、房顫、慢性肺病和中風等心血管危險因素。
事件發際線后移可能預示冠心病
(來源:生命時報)古人將頭發喻為“三千煩惱絲”,但對不少人來說,若沒了這三千絲,那才是真正的煩惱。數據顯示,每5個中國成年男性中就有1人存在脫發問題,女性脫發率約為1/20。江蘇省人民醫院和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近日聯合研究發現,發際線后移不僅與激素、壓力、飲食等有關,還可能預示著冠心病。
事件身體無故出現異常警惕冠心病
(來源:北青報)有這么一位老年高血壓患者,平時沒有什么不舒服,血壓控制在150/60mmHg左右,波動不大,自我感覺良好。可是最近血壓波動加大,經常高壓(收縮壓)飆升到200mmHg,低壓(舒張壓)飆升到90mmHg,有時還會感到頭暈、惡心。
事件冠心病越來越年輕化
(來源:生命時報)隨著大家對健康重視程度的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危害我國老年人、中青年生命的最重要疾病。但往往因為其常見,此前大家不夠重視,以致當前我國冠心病特別是急性心梗增長很快。根據浙江省相關數據顯示,我省收治急性心梗患者最多的一家醫院,2021年收治了1342例心梗患者,而全省收治500例以上急性心梗患者的醫院有11家。
事件高血壓冠心病不妨多聽聽音樂
(來源:北青報)日常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它不僅是一種娛樂形式,還能影響人們的心理狀態。澎湃的音樂能鼓舞人心、振奮精神、激蕩心靈,而悠揚的音樂能撫慰人心、引起共鳴、治愈心靈。其實,音樂遠不止這些作用,它還能治療身體和心理疾病,成為一種治療方法,醫學上稱為“音樂療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音樂療法及其在心血管領域的應用。
事件為何會有無癥狀冠心病
(來源:生命時報)冠心病的臨床表現多樣,與血管狹窄程度、進展速度、缺血部位等因素密切相關,可以有急性心梗,甚至心絞痛、心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猝死等表現。也有部分患者沒有心肌缺血相關癥狀或不適,僅在進行某些檢查時才發現患有冠心病,被稱為無癥狀冠心病。
事件腿疼跛腳比冠心病更危險
(來源:生命時報)在普通人看來,冠心病肯定比以腿疼、跛腳為常見表現的下肢動脈疾病危險,但近期發表在《歐洲心臟雜志》網絡版的一項研究顯示,下肢動脈疾病其實比冠心病的病情更復雜、合并癥更多,死亡風險也更高。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