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鼻炎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12歲女孩子總"感冒' 原是過敏性鼻炎
(來源:浙江在線)近日,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針灸科門診來了一位12歲的小女孩名叫婷婷。 這一年來,每當氣溫忽冷忽熱,或是早晚偏涼的時候,婷婷就會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像“感冒”一樣。這樣的情況反復發生,讓媽媽李女士很焦慮:“怎么老是‘感冒’,是不是抵抗力太差了?”
事件5歲女孩長黑眼圈 竟是過敏性鼻炎
(來源:楚天都市報)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媛通訊員張璟祎)一般來說,黑眼圈都是“睡不飽”的上班族才有,可是才5歲的安娜卻頂著兩只大大的黑眼圈,還伴隨著陣陣咳嗽聲,昨日出現在武漢市兒童醫院門診部。
事件中華醫藥楊威趙宏擺脫鼻炎有妙招
(來源:央視)2016年4月13日,央視中華醫藥邀請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楊威、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趙宏,就如何通過中醫方法治療各種鼻炎的問題,共同制作了一期節目《擺脫鼻炎有妙招》,敬請收看~~!
視頻-講座穴位的故事032迎香:鼻炎克星

上回書說到了口禾髎穴,它是大腸經的第19個穴位,也是通鼻之要穴。今天,我們繼續沿大腸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解讀其第20穴,也是大腸經的最后一個穴位,有鼻炎克星之稱的迎香穴,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書評流涕噴嚏總不好非感冒而是鼻炎
(來源:錢江晚報)近日,開發區各大醫院耳鼻喉科門診看病的患者人數呈上升趨勢。醫生說,到了換季時節,一些季節常見病也開始接踵而來,過敏性鼻炎患者明顯增多。這里,提醒過敏體質人群應該引起注意,謹防鼻炎襲擾。
事件鼻子不通氣到底有多難受?

我們很多人都得過感冒,其中有一癥狀巨難受,就是鼻子不通氣。到底有多難受呢? 不喝水人可以活數日,不睡覺可能只能挺5天,只喝水不吃飯也許能挺數周,但你不呼吸試試?12月4日,央視《挑戰不可能》最長的水下憋氣世界紀錄為21分02秒。所以,人可以不吃不喝不睡,但卻一刻都不能停止呼吸,足見空氣對于我們比食物、水、睡覺還重要。也正因為如此,如果你感冒了,或者得了慢性鼻炎,鼻子不通氣,其痛苦指數絕對會飆升。
本站中華醫藥張紓難楊克勤過敏性鼻炎
(來源:央視)2017年1月1日,央視中華醫藥邀請中日友好醫院呼吸科主任主任醫師張紓難、疼痛科副主任醫師楊克勤,就過敏性鼻炎問題,共同制作了一期節目《不容忽視的過敏性鼻炎》,敬請收看~~!
視頻-講座穴位的故事075陷谷:鼻炎特效

上回書我們說到了足陽明胃經的第42穴沖陽,它對治療胃脹有較好的療效。今天我們繼續沿胃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解讀其第43穴陷谷,它是治療鼻炎的特效穴,適合各種類型的鼻炎,咱們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書評六大類型的鼻炎你了解多少
(來源:生命時報)現代化城市中的粉塵顆粒、汽車尾氣、裝飾材料和食品添加劑等都是引發鼻部疾病的重要原因,這也解釋了為何現在鼻病患者越來越多。面對各種各樣的鼻病,大家應該怎么辦?
事件鼻塞不一定都是鼻炎 鼻炎種類大全
(來源:生命時報)現代化城市中的粉塵顆粒、汽車尾氣、裝飾材料和食品添加劑等都是引發鼻部疾病的重要原因,這也解釋了為何現在鼻病患者越來越多。面對各種各樣的鼻病,大家應該怎么辦?
事件慢性鼻炎很多人都治錯了

你周邊有多少人有鼻炎?差不多有一半人吧?鼻炎,說起來不是什么大事,但犯起來那痛苦勁可不是能用文字可以描述的,以至于有人為了治鼻炎而不得不做手術,導致空鼻癥的發生,最后引發了一個轟動一時的殺醫案:“2013年10月25日,浙江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生一起患者刺傷醫生案件,3名醫生在門診為病人看病時,被一名男子(連恩青)捅傷,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王云杰因搶救無效死亡。”
本站過敏性鼻炎不只是多打幾個噴嚏
(來源:北京晨報)冬季是鼻炎較為高發的季節,特別是極具季節性的過敏性鼻炎更容易在冬季出現。很多人對過敏性鼻炎不夠重視,認為只是多打幾個噴嚏、流點鼻涕,忍一忍就過去了,沒有必要進行治療,而且也無法根治。實際上,這是對過敏性鼻炎的誤解。
事件哮喘鼻炎冠心病反復發當心胃食管反流
(健康時報記者楊麗萍駐北京同仁醫院特約記者李茜)胃食管反流是種古老的胃病,它最狡猾之處在于有70多種癥狀,喜歡偽裝成其他疾病,患者一不小心就走錯科室了,有的人錯誤治療幾十年,找到病因后,后悔莫及。對于哮喘、鼻炎、冠心病等患者來說,如果常規治療一直沒什么效果,或者反復發作,其實可以考慮是不是因為胃食管反流引起的。
事件鼻炎分6種,你得的是哪種?
(來源:生命時報)主講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頊晉昆 現代化城市中的粉塵顆粒、汽車尾氣、裝飾材料和食品添加劑等都是引發鼻部疾病的重要原因,這也解釋了為何現在鼻病患者越來越多。面對各種各樣的鼻病,大家應該怎么辦?
事件春季過敏性鼻炎 該拿它怎么辦?
(來源:北青報)過敏已成為全球第六大疾病。在世界經濟發達地區,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年幼人群發病、多種過敏原過敏和多器官過敏的情況日益增多。中國過敏性疾病患者當以億計。而這個龐大的患病人群,可能因為不重視、不知曉而長期忽略該病,直到病情嚴重了才到醫院就醫。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