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之補瀉法

本篇,即素問的第27篇,即?離合真邪,什么意思?離,離開,驅離;合,融合,入侵;真,真氣,意指人體內的正氣;邪,外邪,指風寒暑濕燥火這些“六淫”;。換言之,本文講的是外邪是如何侵入人體的,以及醫者如何根據人體真氣的變化,運用針刺法來達到扶正去邪的目的。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之天人合一

而本篇,即素問的第26篇,八正神明論,講的是什么呢?一句話,醫生在治病時,要明白“天人合一”的道理。具體而言,八正,說的就是天,就是氣候,就是節氣,就是時辰(即一年當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個節氣的正氣);而神明,指的人體的狀態(即心領神會,明白透徹的意思)。人體的狀態調整,要與天氣的變化相適應,避免出現違背天意的治病之法。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之補虛瀉實

本篇,即素問的第25篇寶命全形論,是啥意思呢?。“寶”通保,寶命,即保護生命;全形,即健全形體。本篇主要論述了人體氣血虛實與自然界陰陽五行變化的密切關系,指出人類要保護自己的形體和生命,就必須遵循自然界陰陽五行的運行規律來養生與預防疾病。其次,論述了五行勝克的關系及針刺法則及行針候氣的要求。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之經絡和氣血

而本篇,即素問的第24篇-血氣形志篇,啥意思呢?如果我把這四個字拆開,你就明白了,血、氣、形、志,講的是這四個方面的病癥與經絡之間有關系,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處置方法。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五臟五液

本篇,宣明五氣,講的是什么意思呢?宣明,意指公開表明,毫無隱瞞;五氣,就是指心肝脾肺腎五臟之氣。因此,我們常說的五臟六腑之“五臟”功能到底是什么,在本篇中有詳細的闡述,這就是宣明五氣篇之意。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篇之如何吃

?本篇,即素問的第22篇藏氣法時論,啥意思呢?藏,指的是五臟,氣指五臟的功能和特性,法指的是要依法和遵守法規,時指的是四季,因此綜上所述,藏氣法時講的就是人體的五臟如何根據其特質來應對四季的變化。簡而言之,也就是天人合一。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0三部九候論之天地人

三部九候的診療法,即使對于專業人來說,掌握起來都比較費勁,因此,作為普通中醫愛好都,了解一下就行了。其實,很多病癥,根本無需要三部九候,一眼就能看出來。再說了,現代的西醫檢測手段非常先進,可以借助于西醫的檢測來幫助診斷。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19玉機真藏論②之病傳化

在上一篇《玉機真藏論》的上半篇,我們重點解讀了春夏秋冬四季,外加長夏(脾),分別對應的四種(五種)脈象,以及太過和不及所導致的病變傳導過程。在《玉機真藏論》的下半篇,我們繼續對脈象進行探討,五臟之病氣的傳導過程,以及各種危癥和死癥的情況,突出了胃氣在人體生命中的重要性,印證了“有胃氣生,無胃氣死”之道理。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19玉機真藏論①之四季脈象

本篇,即素問的第19篇《玉機真藏論》,玉機,是古代用以觀測天象的儀器,在這里,“玉機”有珍重之意,指的是脈象中蘊含的生命力和健康狀態???;真藏,即五臟真氣,在這里,“真藏”指的是五臟中無胃氣的脈象,即真臟脈?。這種脈象的出現預示著病情的嚴重程度,甚至可能導致死亡?。本篇實際上說了兩個意思,即健康的脈象和危重的脈象。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18平人氣象論之胃氣脈

什么是平人呢?所謂平人,即平常之人,也就是陰陽平和之人,健康之人。健康的人,到底應該有什么脈象呢?只有知道了健康人的脈象,我們才會有一個標桿和參照物,就像我們知道健康人的舌苔是什么樣的,才能判斷出不正常的舌苔,而所有的脈象中,都離不開胃氣脈。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17脈要精微論①之寸關尺

上一篇,所謂“診要經終論”,“診要”說的是在診病過程中的要點;“終論”,則是指最終的結論。換言之,醫生要掌握的診病要點,到此終止了,有點和我們的一本古書《古文觀止》的命名差不多,就是學習古文,看到此為止了,由此可見此篇文章的重要性。而本篇,則重點講中醫診病的方法-脈診。由于內容比較多,分成上下兩部分。如何判斷出中醫和西醫?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搭脈。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16診要經終論之針刺要訣

上一篇,玉版論要,主要講了兩個意思,第一是辨別什么病是正常,什么是反常,進而辨別病之深淺來給予治療;第二,是對病色出現的部位,以及脈與四時的關系進行分析,從而說明揆(kuí)度和奇恒的運用方法。 而本篇還是延續了上一篇診病的闡述,所謂“診要經終論”,“診要”說的是在診病過程中的要點;“終論”,則是指最終的結論。換言之,醫生要掌握的診病要點,到此終止了,有點和我們的一本古書《古文觀止》的命名差不多,就是學習古文,看到此為止了,由此可見此篇文章的重要性。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15玉版論要之揆度奇恒

本篇,玉版論要,講的是什么呢?主要是兩個意思,第一是辨別什么病是正常,什么是反常,進而辨別病之深淺來給予治療;第二,是對病色出現的部位,以及脈與四時的關系進行分析,從而說明揆(kuí?)度和奇恒的運用方法。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13移精變氣論之得神者昌

上一篇,我們解讀了素問的第十二篇異法方宜論,提出了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觀點。本篇移精變氣論,主要闡述了兩大問題,其一,為什么上古之人得點病,用祝由的方法就能好,而今人得病,則需要用盡很多醫療手段呢?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古之人,沒有那么多的思想負擔,精神壓力沒那么大。而今人,過度追逐名利,導致精神內損,簡單靠祝由的方法已經不能治好了;其二,診病的要點,是察言觀色,面診和脈診同時應用才行,這是上醫必須要掌握的方法。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12異法方宜論之異病同治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五臟六腑之間的差異,五臟六腑,一陽一陰,互為表里,共同主宰著人體的運行。奇恒之腑,是藏而不瀉,而傳化之腑,是瀉而不藏。本篇,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換言之,有一些疾病,在某一地方容易發生,而在另一地方就不容易發生。當讀了本篇文章后,我們就很容易理解有一個成語叫“因地制宜”了,也就能正確理解,為什么中醫治病要強調因時、因地、因人而宜的道理了。因為這與中醫一貫推崇的天人合一理論是相符合的。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10五臟生成之五色五味篇

不知不覺,徐說黃帝內經.素問,已經進入第十篇,慢慢的容易讀懂的多了些。很多我們經常接觸的中醫診病的原理,均在本篇體現。比如,心主紅色,脾主黃色,肺主白色,腎主黑色,肝主綠色等。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有胃氣生,無胃氣死,這在本篇中也有體現,比如,如果一個人面帶黃色是生相,“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