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藏著疾病信號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 王 征
《生命時報》 2023-08-18 第1729期 第5版
①老年斑
人上了歲數,手部皮膚容易變粗糙,還可能出現黑褐色斑塊或綠豆至黃豆大小的瓷白色斑點,也就是俗稱的“老年斑”。這是一種脂溢性角化癥,多見于手部,面部、軀干部也可見。發病原因多為增齡帶來的代謝功能下降、過多的日光直曬以及長期接觸化學物品。此外,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抽煙、喝酒等也是過早出現“老年斑”的重要原因,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生活中,老人可通過補充足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E和維生素C來延緩這一進程,堅果、蔬菜、水果等就富含維生素。
②震顫
這是隨增齡出現的一種手部變化,以前也叫良性震顫、家族性震顫或老年性震顫,現在統稱為“特發性震顫”。很多老人出現手部震顫會比較恐慌,以為是得了帕金森病。實際上,震顫是特發性震顫的唯一癥狀,帕金森病除了震顫,還有肌肉強直導致的動作緩慢、面部表情不豐富帶來的“面具臉”等。特發性震顫多在手部活動時出現,帕金森病則正好相反,老人要注意區別。當然,如果震顫癥狀出現進展也要警惕,做到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③關節疼痛
老人關節疼痛可能是手部關節功能退化導致的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是自然衰老的表現,與增齡、關節過度活動、外傷等相關。這種退化首先發生在軟骨,隨著軟骨磨損逐漸影響到關節面以及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肉等組織,最終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礙,嚴重的還會出現關節腫脹變形。簡單的手指康復運動,如雙手交叉、握拳等可減緩關節退化速度,緩解臨床癥狀。手指也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好發部位,如果發病較早,且多個小關節受累應及時就診。
④握力減弱
握力減弱是衰老的表現之一。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質量和生理功能會呈進行性下降,握力是其重要預測因素。2019年,亞洲肌少癥工作組將男性握力<28千克、女性握力<18千克作為肌少癥的重要判定標準。很多臨床研究表明,握力與老人反復跌倒以及自理能力下降密切相關。一項多中心研究發現,握力每下降5千克,因心臟疾患死亡的風險增加17%,腦卒中風險升高9%。握力測試簡便易行,很適合在老人中推廣:用最大力量握住電子握力計,持續5秒以上,雙手輪流測試2次,每次間隔30秒,記錄數據后取平均值即可。握力是可以訓練的,建議老人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根據自己的握力水平,選擇握力器或握力圈等小工具進行練習,每天堅持20~30分鐘。擰毛巾、舉適當重量的啞鈴等也有助鍛煉前臂和上臂力量,改善握力。
綜上,手部變化是反映衰老跡象的一個窗口,老人平日里要多加關注,必要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
- [事件]“軟柿子”多是不自信04-27
- [事件]定目標:求高得中 求中得下04-27
- [事件]30和50歲睪丸斷崖式衰老04-27
- [事件]陽痿愛找懶散的人04-26
- [事件]分離焦慮如何應對04-26
- [事件]孝順是需求的精準對接04-26
- [事件]高齡嗜睡癡呆風險增一倍04-25
- [事件]PCSK9-EE真能一勞永...04-25
- [事件]“軟柿子”多是不自信04-27
- [事件]定目標:求高得中 求中得下04-27
- [事件]30和50歲睪丸斷崖式衰老04-27
- [事件]陽痿愛找懶散的人04-26
- [事件]分離焦慮如何應對04-26
- [事件]孝順是需求的精準對接04-26
- [事件]高齡嗜睡癡呆風險增一倍04-25
- [事件]PCSK9-EE真能一勞永...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