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老人的倔 有時并非自愿

老人的倔 有時并非自愿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11-21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腦力下降愛用老辦法 自尊心強不愿意低頭 老人的倔 有時并非自愿


  受訪專家: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研究員 張 侃

  本報特約記者 蔣 銳

  《生命時報》 2023-10-20 第1745期 第5版


  有些人上了年紀會變固執,平時剩飯剩菜不讓丟、垃圾廢品經常撿、生病硬抗不就醫等,有時明知是錯還要一意孤行,子女著急又勸不動,很容易演變成家庭矛盾。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研究員張侃表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各種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心理狀態也會受影響,變倔就是其中一種。具體來說,有以下4點原因。

  ①大腦功能下降

  老人大腦的注意力以及協調、轉化能力下降,導致接受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減弱。所以,他們往往會依照過去的老經驗、老辦法對待如今的人和事,難以接受他人給出的新建議。由于以往經歷不同,老人之間的交流也不是完全順暢,容易產生沖突。


  ②自尊心較強

  老人閱歷豐富,在與晚輩相處時,常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有時即便知道自己的觀點是錯的,也不愿承認,以維護自尊心。


  ③與衰老做抗爭

  隨著認知、行為能力下降,老人難免會感覺失落、無力、容易缺乏安全感,固執己見一方面是不服老,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讓周圍的人多關注自己。


  ④病理性因素

  老人如果一直以來都很隨和,突然間性情大變,需要考慮是否與疾病有關。老年癡呆、抑郁癥、焦慮癥等都會讓性格產生巨大變化。


  “老人維護自尊屬于正常的心理防御機制。”張侃表示,但是不能太倔強,否則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一系列傷害。

  一是影響身體健康,比如有的老人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病癥,仍不愿去醫院,還有的老人用保健品代替藥品進行治療,導致病情被延誤;

  二是影響心理健康,如果人際關系長期處于緊張狀態,老人會不自覺地對外界產生疏離感,苦悶、抑郁等不良情緒累積,沒有宣泄的出口,容易引發心理疾病;

  三是傷害家庭關系,老人太固執容易與家人發生爭吵和沖突,時間長了可能導致家庭關系緊張、彼此感情變淡。


  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促進家庭、社會的和諧穩定,張侃建議老人應適當聽取親朋好友的建議,意識到自己鉆牛角尖時盡量調整,從善如流不僅不傷面子,還能增進彼此的感情;平時多出去走走,參與一些社團活動,開闊心胸,尋找更多生活樂趣;培養接觸新事物的習慣,與年輕人拉近距離,減少溝通阻力。

  與此同時,社會服務體系要更加健全,不斷提高老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家屬方面,一是要多理解多幫助,老人的倔強是年齡增長帶來的正常現象,晚輩要給予更多的情感支持,幫助老人接觸新鮮事物、接受新理念;二是要尊重老人,不應輕視他們經過歲月積淀的智慧,虛心接受老人的正確意見,面對一些非原則性問題,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維護老人自尊心;三是講究溝通方法,做到耐心傾聽,不能直接頂撞或甩手走人,應該在了解老人想法后,對癥下藥,讓矛盾消弭于無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