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有關癌癥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得了癌為啥渾身沒勁?

(來源:生命時報)患癌癥后,很多患者都會感覺自己變得渾身沒勁、有乏力感。航空總醫院腫瘤醫學中心副主任、血液內科主任董文川說,這種反應不可忽視,因為癌性乏力是除癌痛外,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事件

40%美國人認為替代療法可治愈癌癥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綜合報道】據美國“僑報網”11月2日報道,一項新出爐的調查發現,盡管已有很多相反的證據,但仍有40%的美國人相信替代療法可以治愈癌癥。

事件

長期食用有機食品患癌幾率降低25%。

(來源:環球網)吃有機食品真的有益身體健康嗎?據《法蘭西西部報》報道,《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卷》發布的最新一項研究成果表明,長期食用有機食品能夠使患癌幾率降低25%。

事件

婦科檢查可以揪出癌

(來源:生命時報)對廣大女性患者來說,婦科檢查是個讓人有些抗拒的項目,但這一檢查卻有著大用處。

事件

最容易遺傳的八種癌

(來源:生命時報)在我們面臨的所有疾病中,癌癥是最令人恐懼的疾病之一。簡單來說,癌癥是由于一組或多組基因突變導致的細胞功能異常,形成了快速、無限制生長的惡性腫瘤。我們知道,基因代代相傳,因此遺傳也是致癌因素之一。那么,父輩患癌是否一定會遺傳給下一代?有癌癥家族史的人能否逃脫“命運的審判”?

事件

有些看似中風癥狀實為癌腦轉移

(來源:羊城晚報)不明原因頭痛、惡心嘔吐、單側肢體麻木無力、言語困難……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中風了。但神經外科專家提醒,如果你出現類似癥狀且曾患癌癥或有癌癥家族史的話,千萬要警惕,因為這些都是癌細胞轉移到腦部的各種典型表現。但癌癥腦轉移并不意味著無路可走了,若能及早發現正確處理,會有不錯的療效和生活質量。

事件

血栓與癌癥有高度相關性

(來源:生命時報)不幸患上血栓,不僅要防“心”病,還得防腫瘤。美國一項新研究結果顯示,在癌癥確診5個月前,老年人發生動脈栓塞的風險會明顯上升。

事件

瘧原蟲治療癌癥有多少科學依據

(來源:科技日報)只需1毫升含有瘧原蟲的血,然后用青蒿素控制著,一個癌癥患者就痊愈了……

事件

我國每天超過1萬人確診患癌

(來源:健康報網)國家癌癥中心最新完成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發表在今年1月第41卷第1期的《中華腫瘤雜志》上。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同時,隨著惡性腫瘤發病數持續上升,我國每年所需的相關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元。

事件

這八種癌可能會遺傳下一代

(來源:生命時報)在我們面臨的所有疾病中,癌癥是最令人恐懼的疾病之一。簡單來說,癌癥是由于一組或多組基因突變導致的細胞功能異常,形成了快速、無限制生長的惡性腫瘤。我們知道,基因代代相傳,因此遺傳也是致癌因素之一。那么,父輩患癌是否一定會遺傳給下一代?有癌癥家族史的人能否逃脫“命運的審判”?

事件

吃鈣片可能會增大患癌癥風險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8日報道,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服用補鈣產品可能會讓患癌風險增加一倍。但目前還沒有數據表明,大量食用含鈣食物會導致癌癥。

事件

胃肺發現兩種病變不一定都是癌癥

(來源:重慶晚報)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儀式15日在陜西省腫瘤醫院舉行,今年宣傳周主題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贏”。

事件

996工作制 也是一種“腫瘤習慣”

(來源:揚子晚報)“工作996,生病ICU”,最近部分互聯網行業員工聯合抵制超時工作的隱形行規,在社會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工作時間上午9點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996”不單是工作時間,還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除了容易誘發心腦血管事件等急癥外,也是一種“腫瘤習慣”。

事件

真的有“癌癥性格”嗎?

(來源:長沙晚報)連日來,一篇《當31歲遇上癌癥:別僥幸了,癌癥性格真的會害死你!》的帖子在網上熱傳。帖子中說,除了遺傳、飲食、環境等因素,癌癥還與性格有關。因為有一種性格,就叫“癌癥性格”。

事件

信這些可能會讓癌癥患者更短命

(來源:科技日報)天津市腫瘤醫院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腫瘤患者術前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30%,然而造成腫瘤患者日漸消瘦的,或許不僅僅是癌細胞作祟,還可能與營養認知偏差有關。

事件

美甲師患癌癥風險高100倍

(來源:生命時報)美甲沙龍風靡全球,但這種流行趨勢卻是美甲師的“隱形殺手”。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從業時間超過20年的美甲師患鱗狀細胞癌、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風險會增加100倍。

事件

兒時有腸炎成年易患癌

(來源:中國婦女報)近期,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兒時的腸道炎癥會增加成年后患上癌癥的風險。

事件

醫生幫你粉碎五大癌癥謠言

(來源:北青報)腫瘤標志物高就是癌?惡性腫瘤穿刺就是捅了馬蜂窩?所有癌癥都會遺傳?……說到“癌癥”很多人會聯想到痛苦、死亡、無能為力……坊間更是有很多謠言加深了人們對它的恐懼。今天就請來自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臨床營養科的專家,為大家揭露這些謠言的真面目,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癌癥”。

事件

喝含糖飲料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來源:北青報)一項發表在《英國醫學會期刊》上的研究報告稱,大量飲用汽水和果汁等含糖飲料,可能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事件

年輕人警惕因胖得癌

(來源:生命時報)受訪專家:天津市腫瘤醫院疼痛營養科主任王昆 肥胖是明確的致癌因素之一。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曾指出,身體脂肪過多和13種癌癥存在相關性,包括絕經后乳腺癌、子宮癌、卵巢癌、結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腎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甲狀腺癌、腦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美國癌癥研究所公布的調查顯示,多達1/3的美國癌癥病例與體重超標有關。瑞典科學家研究稱,肥胖人群的癌癥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出33%。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