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臟病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夜貓子患糖尿病心臟病風險更大
(來源:科技日報)你是“早鳥”還是“夜貓子”?人類的活動模式和睡眠周期或會影響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發表在《實驗生理學》上的新研究發現,喚醒/睡眠周期會導致代謝差異并改變人體對能量的偏好。那些熬夜的人利用脂肪獲取能量的能力降低,這意味著脂肪可能會在體內積聚并增加患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事件先天性心臟病基本都能治愈
(來源:生命時報)《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發病率約為5.6%,與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接近。其中,先天性心臟病是最主要的先天畸形,在活產嬰兒中的發病率為8‰~10‰。
事件突然冒冷汗 心臟病發作
(來源:生命時報)天氣炎熱渾身大汗是常事,如果氣溫并不高卻突然汗如雨下,尤其是出冷汗,可能是心臟在發出求救信號。心臟病發作導致的出汗癥狀,往往是因為心臟排血量明顯降低,以及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引起的,常見于以下疾病。
事件喝酒臉紅 心臟病風險高
(來源:生命時報)佳節飲酒是我國自古以來的風俗傳統,尤其是新春佳節,人們與親朋好友相聚,免不了舉杯頻頻。不過,飲酒者需要留心,如果一喝酒就臉紅,可能要警惕心臟病風險了。美國斯坦福大學近日研究發現,喝酒臉紅的人存在某種基因突變,這種突變還會增加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即使少量飲酒也危險。
事件年輕人心臟病又急又兇
(來源:生命時報)近年來,年輕人猝死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顯示,1990年至2019年,我國25~44歲年輕人群急性冠心病(主要為心肌梗死)的發病人數增加了36%。
事件心臟病犯一次其他病也易得
(來源:生命時報)心臟病發作帶來的后遺癥,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英國利茲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期刊的調查顯示,一個人心臟病發作后,患上其他多種疾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事件非自然受孕者心臟病風險高
(來源:生命時報)臨床上,治療不孕的手段越來越多,不少受此困擾的夫妻從中受益。但美國羅格斯大學健康專家對3100多萬份醫療記錄進行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接受過不孕治療的患者在分娩后的一年內,因心臟病住院的可能性是自然受孕者的兩倍多。這項研究已發表在《內科學雜志》上。
事件女性壓力大注意三種心臟病
(來源:北青報)壓力在社會中無處不在,而女性在重壓之下,發生心血管病的風險更高。研究發現,女性發生與壓力密切相關的心血管病主要包括三種,分別是精神應激性心肌缺血、應激性心肌病和自發冠脈夾層。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