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哈欠,下巴掉了!

【byb.cn 】(來源:廣州日報)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科陳德雄主任醫師、羅文元醫師
打哈欠居然打得下巴都掉下來了?你沒聽錯,這種事還真不罕見。近日,在一高鐵上,一位女乘客就經歷了這樣的“突發意外”。幸運的是,當時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一位急診科醫生正在車上,聽到后馬上出手相救。
其實,不只是打哈欠,平常我們講笑話,實在太好笑了,夸張點會說“笑掉下巴”了,原因也一樣——張嘴過度,顳下頜關節脫位,下巴真的掉了。那么,該如何預防“掉下巴”?萬一“掉下巴”了又該怎么辦?來跟急診專家學一學吧。
女乘客打哈欠 下巴掉了
“請問有沒有醫生,有患者需要幫助,請迅速前往7號車廂……”
9月1日,在一列由昆明南開往廣州南的G2938次列車上,從云南老家返程回廣州的廣醫三院急診科醫生羅文元因為夜里要值班,原本在閉目養神的他被列車廣播中的一句話驚醒,迅速趕往7號車廂。
一到7號車廂,他看到好幾個人圍著一個身穿白色上衣的女乘客,他打量了一下這位乘客,發現她此時言語不清、口角歪斜、不時惡心嘔吐。他第一反應是中風,于是走上前仔細詢問,經過體查和對過往病史的詢問,羅醫生快速判斷這位女乘客應該是 “掉下巴”了。女乘客告訴羅醫生她之前有過掉下巴的經歷,這次打了個哈欠下巴又掉了。
羅文元及時安撫了“掉下巴”的女乘客,并從乘務員那里要來手套, 幫她進行復位。但由于女乘客緊張、焦慮面部肌肉緊張,第一次嘗試復位失敗了。得知高鐵列車到達該乘客目的地還需要兩個半小時,最近一站也需要一個多小時,女乘客由于關節得不到及時復位而顯得更焦慮、煩躁且痛苦不堪。
簡單安撫女乘客的情緒后,羅文元當即決定再次幫她復位。他讓女乘客在椅上坐穩、頭部緊靠著車廂壁,然后穿戴好手套,并在拇指上纏上紗布,以保證手指的抓持力以及復位的效果。趁著列車乘務員與女乘客交談轉移注意力的瞬間,他突然發力牽拉她的下頜骨,快速將關節成功復位。隨后,他又給這位女乘客進行了關節固定,教她后續注意事項以防止關節再次脫位“掉下巴”,并叮囑她一定要到醫院進一步處置,隨后才離開。
提醒:張嘴過度小心“掉下巴”
不少人在哈哈大笑后,或者是打呵欠的時候嘴張得太大等都會出現突然合不上嘴“掉下巴”的情況。這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陳德雄解釋說,“掉下巴”其實就是顳下頜關節脫位。打哈欠或大笑“掉下巴”,是由于張口過度導致顳下頜關節脫位造成的。下頦輪周圍有筋肉包繞,但前壁較松弛薄弱,所以當過度張口、下頜骨的髁狀突脫出關節之外不能自行復位時,“掉下巴”的一幕便發生了。
除了大笑和打哈欠張嘴過度容易“掉下巴”之外,下頜受到外力沖擊,導致下頜關節損傷以及下頜周圍肌肉損傷等都可以引起掉下巴。
顳下頜關節脫位后,人的嘴巴無法正常閉合,會流口水、無法咀嚼食物、說話含糊不清,做張嘴的動作時會感覺疼痛,所以應及時找醫生幫助復位。
預防:吃東西或大笑勿張口過大
預防“掉下巴”,陳德雄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平時注意用牙和咀嚼習慣,不要長期使用一側牙齒咀嚼,以免造成單側關節“過勞”;
2.吃東西或大笑時,不要張口過大,用力過猛;
3. 食用硬物時,如螃蟹,盡量先利用工具處理;
4.夜間睡覺有磨牙習慣的人,睡覺時最好佩戴夜磨牙頜墊;
5.牙齒咬合不好的人,最好到正規的醫院矯正牙齒,減少上下牙齒咬合時對撞產生的咬合創傷,避免引發顳下頜關節疾患。
如果不小心“掉下巴”了怎么辦?羅文元提醒不要驚慌,但也不建議自行進行復位,而應盡快前往醫院尋求專業幫助。因為,下巴脫落的時間越久復位越困難,如果未能及時復位,可能導致后期復位困難甚至需要手術干預。他特別提醒,曾經有過“掉下巴”經歷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平時不要張口過大、用力過猛。(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白恬、祝志森、黃璀玥)
- [事件]社會角色多健康感覺好04-06
- [事件]身體需補陽光三件套04-06
- [事件]胰島素抵抗有六大表現04-06
- [事件]癲癇急救 一呼二放三不要04-05
- [事件]茄子怎么做更健康04-05
- [事件]吃動睡有個科學比例04-05
- [事件]心臟血栓會跑進大腦04-04
- [事件]過敏也會讓人掉頭發04-04
- [事件]社會角色多健康感覺好04-06
- [事件]身體需補陽光三件套04-06
- [事件]胰島素抵抗有六大表現04-06
- [事件]癲癇急救 一呼二放三不要04-05
- [事件]茄子怎么做更健康04-05
- [事件]吃動睡有個科學比例04-05
- [事件]心臟血栓會跑進大腦04-04
- [事件]過敏也會讓人掉頭發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