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劃片兒查找膝蓋痛

劃片兒查找膝蓋痛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10-6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編者的話:在骨科門診,膝關節痛患者占有很大比例,但不少人來時都以為自己是半月板出了問題。實際上,除了半月板之外,膝關節周圍還有肌肉、韌帶等組織,堪稱機體最復雜的結構,且承擔著屈伸等功能。可想而知,它出毛病的概率比較高。但不同部位的疼痛往往有不同病因,臨床常將膝蓋大致分為8個區,讀者朋友們可據此做初步診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蔣利鋒

  《生命時報》 2023-09-12 第1736期 第16版


byb.cn


  一區痛,打軟腿

  門診中,因膝前痛,即髕骨周圍疼痛前來就診的患者不在少數。髕骨是膝蓋前方一塊活動的小骨頭,連接著大腿肌肉和小腿骨,對于膝蓋的屈伸動作至關重要。隨著年齡增長,髕骨軟骨會逐漸磨損,引發病變,造成膝前痛、關節摩擦音、走路時打軟腿、上下樓困難、下蹲困難以及髕骨錯動感等。此外,髕骨周圍的肌腱連接著附近的各大肌肉,也可因長期運動或突然劇烈活動出現損傷,引發急慢性炎性反應,出現膝前痛。一般來說,年輕女性受涼后、年輕男性運動或爬山后出現膝前痛,多是髕骨周圍肌腱炎或髕骨軟化造成的;如果是老年人在關節受涼、上下樓梯較多后出現疼痛,多考慮髕骨關節炎。

  出現膝前痛,首先要減少屈曲下蹲、上下樓梯、爬坡等活動,注意關節保暖,同時配合藥物治療。由于女性的腿部肌肉力量弱,尤其是老年女性,更容易出現髕骨周圍疼痛,日常需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訓練,比如靠墻靜蹲。

  二區痛,少屈膝

  與①區相鄰的②區是髕腱的所在區域,是一塊連接著髕骨與脛骨的肌腱,負責吸收、緩沖以及將壓力傳遞至小腿,但反復跳躍、屈伸會對其產生摩擦、牽扯,可造成細微損傷等,引發髕腱炎。此時最大特點是屈膝痛,常被人誤以為是關節炎。

  髕腱炎多見于運動量較大的青年男性,主要原因是肌肉發力不全面、落地起跳姿勢不正確,因此常纏上需經常跳躍的人,也被稱為“跳躍膝”。出現②區疼痛時,建議減少劇烈運動或暫時不要運動,讓膝關節在伸直位慢慢休養,并配合局部藥物治療,但治療周期比較久,平時也要多鍛煉腿部肌肉。

  三區痛,“生長病”

  ③區是脛骨結節的所在地,也是髕腱的起點。如果在脛骨結節的骨骺未完全閉合前進行過度運動,髕腱可被反復牽拉,出現炎癥,引發脛骨結節骨骺炎(也稱脛骨結節骨軟骨炎)。這種情況常見于8~16歲青少年,尤其是運動量較大的男孩。

  在生長發育期,脛骨骨骺還未和骨干完全長在一起,高強度運動的反復牽拉會造成周圍軟組織慢性勞損性炎癥,主要表現為膝關節下方腫脹、酸痛,劇烈活動后疼痛更明顯,甚至會出現跛行。通常,大部分患者靜養一段時間后就可康復,但恢復后也不能劇烈運動;嚴重的可持續一整個青春發育期,骨骺閉合后疼痛才會消失;還有些人可能殘留脛骨結節異常凸起,只表現為膝蓋下方比正常人有明顯隆起,不會影響膝關節功能。

  四五區,半月板

  ④區、⑤區是兩處凹陷,被稱為“關節間隙”或“膝眼”,但內有半月板、負重軟骨,一旦出現疼痛,需引起重視,可能是內、外側半月板撕裂,或是骨關節炎。

  半月板是膝關節間的一塊纖維軟骨,內側半月板呈C形,外側半月板呈O形,有增加關節匹配性、穩定性、緩沖震蕩的作用。扭傷、外力打擊等均可造成半月板損傷,引發膝關節兩側疼痛,很難自行緩解,還可伴有關節腫脹、“嘎嘣嘎嘣”彈響、關節“卡頓”等情況。半月板不可再生,損傷也不可逆,所以一定要及時就醫,通過膝關節磁共振檢查來明確診斷。

  不過,膝關節兩側痛也可能是骨關節炎的一個階段,多見于中老年人群,癥狀多是膝關節紅腫痛、上下樓梯痛、坐起立行時酸痛等,也有患者表現為腫脹、彈響、積液等。

  六區痛,查“鵝足”

  由于位置臨近半月板,⑥區痛也會被誤以為是半月板損傷,但更可能是鵝足問題。鵝足是膝關節內側、下方的一個腱膜樣組織,因三條肌腱像鵝足一樣在此匯聚而得名,平時的任務是輔助膝關節屈伸、旋轉,防止外翻。這里還有一個淺層滑囊,稱為“鵝足滑囊”,可減少鵝足與其他組織的摩擦。

  組織退變、長期運動引發的慢性損傷可導致鵝足肌腱、滑囊出現無菌性炎癥,引發疼痛,往往是局部明顯的針刺樣壓痛,此前患者常有膝關節反復長時間的屈伸運動,比如長跑、騎自行車。如果是滑囊發炎,可伴有腫脹、皮膚溫熱等,常見于運動量較大、肥胖人群。膝關節保持伸直位時滑囊內的壓力最低,可作為患者的首選休養姿勢。

  七區痛,肌腱炎

  膝蓋上方是股四頭肌的所在地,它的肌腱像寬膠帶一樣粘在髕骨上,收縮時便可使膝蓋伸直。因此,膝蓋上方疼痛很可能是這里出了問題,比如股四頭肌肌腱炎。外傷、運動不當均可引發肌腱炎,這是因為,頻繁伸膝可反復牽拉、損傷肌腱,引發勞損,出現無菌性炎癥,長期高強度運動或過度運動的人群較為高發。

  通常,股四頭肌肌腱受損時會出現突然的疼痛,輕度損傷僅會出現局部血腫或輕度腫脹、抬小腿困難,按壓髕骨上端會有痛感,但可在放松股四頭肌后緩解,嚴重時可出現斷裂,造成劇烈疼痛、膝關節屈曲困難,需盡快手術治療。

  八區痛,“跑步膝”

  ⑧區疼痛可能是髂脛束綜合征造成的。髂脛束是位于大腿外側一種纖維加厚的闊筋膜,起自骨盆外側,向下跨過髖關節、膝關節,到達小腿近端外側,負責在膝關節屈伸時保持其穩定性。

  當膝關節做長時間、高強度屈伸運動時,髂脛束下端與股骨外上髁會反復摩擦,產生無菌性炎癥,最明顯的癥狀是膝外側或外上側疼痛,尤其是在膝關節屈曲20°~30°或伸直時、跑步時加重,嚴重時無法屈膝邁步,也被稱為“跑步膝”。主要原因是跑姿不當、訓練強度過大、臀肌無力等,X形腿、扁平足等下肢發育異常的人也易出現這種情況。出現髂脛束綜合征時,可通過休息、理療和肌內效貼等方式治療。

  護膝做到“三防”

  防寒。關節很怕受涼,平時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或夏天開空調時,記得戴上保暖護膝或蓋上毛毯。

  防肥胖。肥胖會明顯增大關節承重,超重、肥胖患者需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但不建議去跑步、跳繩,可先控制飲食,配合游泳、騎車來減重。

  防久坐。久坐會造成膝關節處代謝和血液循環變慢,縮短膝關節壽命,最好每隔1小時就起身活動一下,或在室內做小幅度的跳躍、拉伸等。

  需強調的是,膝關節痛的原因很復雜,除了上述常見原因,骨腫瘤、滑膜腫瘤、類風濕關節炎等均可引發膝痛,最好就醫明確診斷。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