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癆可能是病了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日常交往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人總是說個不停。人們一般認為這只是個壞習慣,但實際上,話太多也可能是精神疾病的一種表現。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付冰冰介紹,病態的話多會超出人原本性格特點和既往正常行為方式,且語量語速均增加。通常在以下幾種疾病中常見: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付冰冰
本報記者 任琳賢《生命時報》 2023-11-14 第1752期 第15版
①躁狂癥
話多是躁狂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典型表現為語量多且語速偏快,總是滔滔不絕,嚴重時別人根本無法插嘴。患者甚至感覺說話的速度跟不上大腦的速度,呈現跳躍式思維,以致于言語表達不連貫,也叫思維奔逸。同時,躁狂患者還會表現出情緒高漲、思維聯想加快、精力旺盛、睡眠需求減少等一系列亢奮的癥狀。
②雙相情感障礙
這是一種心境障礙,特點是情緒波動大,一段時間呈現出抑郁狀態,一段時間表現為興奮或躁狂狀態,有時處于二者混合發作的狀態。通常,患者可在情緒波動的影響下出現興奮性話多表現。
③青春型精神分裂癥
患者多為青壯年,他們話多的特點是“亂”。總是片段式地講話,一會兒說這個,一會兒說那個,前后又沒有邏輯聯系,讓人聽不懂;行為上也會有幼稚、紊亂等退行表現。
④人格障礙
某些人格障礙,如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多以過分感情用事、夸張言行、吸引他人注意為特點,有時會有過分的情緒反應,話特別多。
⑤偏執性精神障礙
這類病患缺乏安全感、多疑,容易在偏執觀念或妄想的支配下出現話多。他們滔滔不絕、邏輯詳盡、層次分明,如果不加以甄別,旁人可能信以為真,甚至覺得很有感染力。
“并不是所有的話多都是病。”付冰冰說,有一部分人天生性格開朗、比較健談;在一些特殊狀態下,比如憤怒、說謊時,需要調動大腦活躍性,腦部多巴胺等神經遞質釋放增加,也會讓人話多或說話速度加快;另外,人在焦慮的時候,有可能通過說話來緩解情緒。正常的話多是為了更好地交流和表達情感,是符合當時環境及心理背景的,能夠被在同一狀態下的大部分人接受。如果話多的情況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社會交往,或者你發現自己或身邊人有不自然的胡說、亂說時,就應該警惕是否為精神因素導致,及時到醫院檢查,早診早治。
此外,話多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一些老年人由于大腦功能衰退,有愛嘮叨的表現,如果不是表意不清、胡言亂語,就不考慮為疾病。家人應給予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多傾聽和陪伴老人。
- [事件]種植牙能用上40年04-24
- [事件]接觸大自然可止痛04-24
- [事件]“長高門診”一號難求04-24
- [事件]圓柏致敏今年格外猛04-23
- [事件]他汀升糖重女輕男04-23
- [事件]四類人要吃他汀防病04-23
- [事件]發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04-22
- [事件]“小胖墩”為何越來越多04-22
- [事件]種植牙能用上40年04-24
- [事件]接觸大自然可止痛04-24
- [行業新聞]北京試點預住院費用醫保支付04-24
- [事件]“長高門診”一號難求04-24
- [事件]圓柏致敏今年格外猛04-23
- [事件]他汀升糖重女輕男04-23
- [事件]四類人要吃他汀防病04-23
- [事件]發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