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療法退熱祛邪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4-20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在我國部分地區,生日當天吃煮雞蛋前有一種習俗:用雞蛋在“壽星”身上滾一圈,意為滾走霉運、滾來好運。其實,“滾蛋”還是一種簡便的療法,可用來調護感冒、發熱、腹痛腹瀉等常見病。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主任護師、總護士長 黃麗君
《生命時報》 2024-03-29 第1788期 第8版《本草綱目》提到:“精不足者,補之以氣,形不足者,補之以血,卵能補血,能養陰。”凡以精神萎靡、倦怠嗜臥、動則氣喘、乏力自汗、畏寒肢冷、舌淡脈弱為主要證候者,屬“形不足”;凡以身熱心煩、潮熱盜汗、失眠多夢、頭痛眩暈、腰膝酸軟、肢痿無力為主要證候者,屬“精不足”。應補之以厚味(指富含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食品),使精髓逐漸充實。可見,“蛋療”在歷史上早有記載。
“滾蛋”療法則是廣西壯醫藥特色治病技法之一,即運用“熱效應”在人體龍路(血液的通道)、火路的某些體表氣聚部位(即穴位)施以調氣治療,以此達到暢通人體氣血,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加速邪毒排出體外的效果。
具體操作方法是:將雞蛋煮熟去殼,用紗布或手絹包裹,在身體上來回滾動。
1.用于治療感冒、退熱時,可在上肢、脊柱處滾動,重點“滾”大椎(低頭時,頸部正中隆起最高處)、風門(位于脊柱區,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肺俞(在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脊柱旁開1.5寸)等穴位。
2.用于應對腹痛腹瀉時,可滾動脘腹部上脘(臍上5寸處)、中脘(臍上4寸處)、下脘(臍上2寸處)、氣海(臍下1.5寸處)、天樞(臍窩旁開2寸處)等穴位,以達到溫里、和胃、止痛之效。在這個基礎上,還可配合食用山楂、雞內金等消食化積。
3.用于緩解各種紅腫熱痛(如眼睛突然紅腫、跌打損傷、皮膚腫痛)時,可以在患處使用“滾蛋”療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需要提醒的是,滾過的雞蛋不能吃,患者治療完后要謹防吹風、受寒,當天最好不要洗澡。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發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04-22
- [事件]“小胖墩”為何越來越多04-22
- [事件]一天中容易長胖的四個時間點04-22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最新文章
- [事件]發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04-22
- [事件]“小胖墩”為何越來越多04-22
- [事件]一天中容易長胖的四個時間點04-22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