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電視機有待加速轉型

電視機有待加速轉型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6-14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今年年初,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中國智能電視交互新趨勢報告》顯示,從2016年到2022年,短短幾年間,中國電視開機率就從70%斷崖式下降至不足30%。電視機似乎正在淪為一件無用的“家庭裝飾品”。

  受訪專家: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電子商務首席專家 李鳴濤

  本報特約記者 申 雨

  《生命時報》 2024-05-31 第1804期 第11版


  我國家電市場上,電視機曾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許多人心中,它不僅是一件日用電器,更是“家”的象征。如今,電視機已風光不在。2023年的數據顯示,全國電視機銷量不足4000萬臺。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公開表達了對中國電視機行業現狀的擔憂:“雖然我國在高清顯示產業有著足夠的競爭力,但中國電視機市場卻處于持續萎縮狀態。”

  《生命時報》記者觀察某社交媒體上“你多久沒打開過電視了”這一話題發現,許多網友表示不會再買電視,他們認為“電視機只是擺設而已”“都看手機了,誰還看電視”“廣告套娃太多,老年人都不愛看”。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電子商務首席專家李鳴濤告訴記者:“電視開機率和銷售量近年來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大家更傾向于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來觀看視頻。”

  電視節目缺乏個性化、靈活性。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使人們很難抽出大塊時間來觀看完整的電視節目,而智能終端相對電視機具有更強的交互能力,不再受制于傳統電視節目的播放時間和頻道限制。比如,手機視頻APP能為消費者提供短視頻、微短劇等更豐富的內容選擇,滿足用戶更加個性化、娛樂化、社交化的消費需求,從而搶占了觀眾的大部分時間。

  智能操作越來越復雜。電視機的智能化升級,反而造成了開機廣告多、開機時間長、界面操作難等問題。老年人本是電視機的主要使用群體,但對他們來說,復雜的智能操作可謂極不友好。

  “套娃式收費”亂象普遍存在。在電視廠商的默許下,各大視頻平臺制定了五花八門、價格不菲的收費規則,消費者不得不支付額外費用來觀看本該免費的節目,有時還需重復購買電視端和手機端的會員才能觀看。

  觀影設備擠占部分市場份額。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智能投影零售量達685萬臺,是彩電市場零售量的20%。投影儀憑借方便、低價、便攜等優勢逐漸受到民眾青睞,對電視機行業形成一定沖擊。

  電視機會被徹底淘汰嗎?李鳴濤說,長遠來看,電視機產品如果不能快速適應互聯網時代、創新出新的使用場景,單純依靠電視臺播放內容、觀眾被動觀看的傳統模式,必然面臨淘汰風險。因此,電視機行業應充分認識到當前廣播電視所面臨困境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同時也要通過創新、轉型等積極自救,求新求變,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不能否認,我國電視機行業一直在搞創新,智能電視可以接入互聯網,部分產品具備語音交互、手勢互動等功能,但它們還無法達到智能手機的便捷程度,由此陷入一種尷尬境地:老人不會操作智能電視,年輕人不愿意使用智能電視。

  要改變這一窘境,李鳴濤認為,電視機廠家應全方位強化智能電視的大屏體驗優勢,重點圍繞家庭用戶使用場景,尤其是適應中老年人的使用習慣,降低交互操作難度。電視臺、節目制作公司應堅持“內容為王”,制作水平要跟上時代步伐,依靠貼近年輕人興趣點的高質量內容,將年輕用戶的注意力搶回來。針對“電視套娃付費”等問題,有關政府部門已經加強治理力度。廣電總局近期發布的《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工作指南2.0》涉及60條整改措施,可有效推動建立公平、透明的電視節目收費機制。政府部門與平臺間強化合作,有助于為觀眾提供更好的電視觀看體驗,引導電視機行業實現真正健康可持續發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