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3個中國人就有一個精神病

數字
每13個人中1人有精神疾病
昨天,是第22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當天上午,鄭州市衛生系統組織數百名精神衛生專家,在鄭州市紫荊廣場、五一公園、綠城廣場、文博廣場、升龍廣場等地進行義診活動。
五一公園義診臺前,63歲的陳女士正在向醫生傾訴:“半年多來,睡不著覺,心情很煩悶,覺得生活沒意思。”經過詳細詢問,醫生最終確定陳女士為“中度抑郁”。在紫荊廣場內,21歲的萬女士也正經歷類似的煩惱,不過,癥狀比較輕,最后被診斷為“輕度抑郁”。
“現代社會節奏快,生活壓力大,不少人或多或少遭受著各種各樣精神疾病折磨。”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副院長胡雄說,根據2012年衛生部公布數據顯示,全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共計1億多人,相當于每13個人中就有一人。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約1600萬,據此推算河南有100多萬患者。
提醒
18歲到25歲青年是高發人群
由于人們的“病恥感”,導致患者及其親屬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想辦法隱瞞。
“隱瞞是治療精神病的克星,越隱瞞病情只能越嚴重。”在胡雄看來,有1/3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是可以治愈的,還有1/3的重性精神病患者通過正規治療,也會有明顯好轉。
“18歲到25歲的青年人群是精神疾病高發人群,這部分人群出現精神問題時,早期都會有些異常,家長需要多留心。”胡雄說,精神疾病高發病中,最輕微的是神經官能癥,包括強迫癥、焦躁癥、恐懼癥等;更嚴重一點的是雙相障礙癥,又叫狂躁抑郁癥,即時喜時怒;最嚴重的高發精神疾病為精神分裂。雙相障礙癥中,女性的狂躁抑郁癥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
胡雄提醒,秋冬季是心理和情感的不平穩期,入秋后大家要注意調適心情,多想開心的事,警惕抑郁“心魔”損害健康。
幫扶
貧困患者可找686項目
為了保障低收入精神病患者有效醫治,多年前,由原衛生部牽頭,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中央補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簡稱686項目)。
河南省686項目相關負責人秦志華說,這個項目2005年在我省正式啟動,目前,試點范圍已經擴展到了10個:新鄉、濮陽、開封、駐馬店、南陽、鄭州、洛陽、信陽、許昌、漯河。
記者還了解到,河南省精神病醫院從2003年開始就對貧困精神病患者實施援助,只要患者是河南省戶口,有貧困證明,均可到該院申請。
在鄭州市精神病醫院(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專門針對貧困精神病患者的慈善惠民病房也于2011年1月正式啟動。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嘴里沒味是健康警報04-09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長回來04-08
- [事件]食物過敏成多國餐飲的新挑戰04-08
- [事件]白葡萄酒與皮膚癌關系大04-08
- [事件]整夜不睡體內炎癥增加04-07
- [事件]力量訓練對老年失眠有幫助04-07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嘴里沒味是健康警報04-09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長回來04-08
- [事件]食物過敏成多國餐飲的新挑戰04-08
- [事件]白葡萄酒與皮膚癌關系大04-08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事件]整夜不睡體內炎癥增加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