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環境經絡

【byb.cn XJ】上篇,即素問的第20篇三部九候的診療法,即使對于專業人來說,掌握起來都比較費勁,因此,作為普通中醫愛好都,了解一下就行了。其實,很多病癥,根本無需要三部九候,一眼就能看出來。再說了,現代的西醫檢測手段非常先進,可以借助于西醫的檢測來幫助精準的診斷。
本篇,即素問的第21篇經脈別論,重點討論的仍然是脈象,這里有兩個重點詞,第一是經,即經絡,第二是脈,可理解為:“經絡+寸口脈的特別論述”。
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環境經絡
經脈為什么要特別論述呢?因為我們找中醫切脈時,每時每刻都不會一樣,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是環境,就是我們每次切脈時的環境不同,高興、悲痛、煩躁、安靜、抑郁,對我們的脈都會有影響,這是其一;其二,如果我們此時因生氣、風寒,造成了我們某處的經絡堵了,此時的脈也不同。中醫是研究活人的,而西醫是研究死人的,所以,每個活人都會有很大的差異,而死人差異就很少,這就是經脈別論所要闡述的重點。
【原文】
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
岐伯曰: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是以夜行則喘出于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于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于肺,淫氣傷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故飲食飽甚,汗出于胃;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持重遠行,汗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體勞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此為常也。
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臟,氣歸于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太陽臟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余也,表里當俱瀉,取之下俞。陽明臟獨至,是陽氣重并也,當瀉陽補陰,取之下俞。少陽臟獨至,是厥氣也,足喬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太陰臟搏者,用心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宜治其下俞,補陽瀉陰。一陽獨嘯,少陽厥也,陽并于上,四脈爭張,氣歸于腎,宜治其經絡,瀉陽補陰。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虛痛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
帝曰:太陽臟何象?
岐伯曰:象三陽而浮也。
帝曰:少陽臟何象?
岐伯曰:象一陽也。一陽臟者,滑而不實也。
帝曰:陽明臟何象?
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陽臟搏,言伏鼓也;二陰搏至,腎沉不浮也。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0三部九候論...02-10
- [事件]心臟血栓會跑進大腦04-04
- [事件]過敏也會讓人掉頭發04-04
- [事件]鼻涕為何會五顏六色04-04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襪04-03
- [事件]過度操心其實是自戀04-03
- [事件]越怕焦慮越要面對04-03
- [事件]孩子抖腿有很多原因04-03
- [行業新聞]冰箱保鮮國際標準首次發布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