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痛風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最全“食物嘌呤表” 痛風者必看
(來源:生命時報)2017年中國痛風現狀報告白皮書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人數已達1.7億,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人,痛風已成為我國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
事件節后痛風患者增加 別不理不顧
(來源:廣州日報)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翁淑賢通訊員許詠怡)春節長假剛過,廣醫二院風濕科門診就熱鬧起來,有一半病人是因痛風前來就診。醫生透露,光初七當天,病房就收了七個痛風病人!專家提醒:痛風只要發作過一次就會有反復發作的可能,若是尿酸長期控制不好,還會導致痛風結節和痛風腎等,發作越來越頻繁,導致腎功能下降,心血管病風險增,給患者帶來更大的潛在危害。所以,痛風不但要早治療,更要規范治療。
事件戒了海鮮啤酒就能遠離痛風嗎?
(來源:廣州日報)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王婧、任珊珊通訊員彭福祥)得了痛風注定與海鮮無緣了?治療痛風需要終身服藥嗎?相信不少痛風患者都有這樣的疑問。近日,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大講堂微課”特地邀請國內著名的風濕免疫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創始人楊岫巖主任醫師以及痛風營養治療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葉艷彬副主任醫師來解疑答惑。
事件痛風:多吃一只蝦可能就犯病
(來源:健康時報)(健康時報記者楊月)痛風,一種一度被稱作“王者之病”,似乎尤其偏愛王侯將相與達官顯貴,亞歷山大大帝、歌德、達·芬奇、牛頓、元代開朝皇帝忽必烈都長期遭受痛風的折磨。
事件啤酒+小龍蝦?“老痛風”悠著點
(來源:廣州日報)醫學指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陳超剛 夏夜,世界杯,啤酒小龍蝦,簡直不要太愜意。不過,這樣肆意真的好嗎?記者特意咨詢了營養專家,給大家帶來一些健康吃好小龍蝦的建議。營養師提醒,如果是“痛風”、過敏老病號,最好還是悠著點。高蛋白的小龍蝦、高熱量的啤酒,還是不要跟風為妙。
事件狂喝高糖飲料 14歲少年患上痛風
(來源:廣州日報)還在以為痛風是“肥佬”、中老年人的專利?在廣州,有11歲的小學生確診為痛風;還有14歲的初中生血尿酸高達900μmol/L,超過正常值的2倍,且出現了痛風癥狀。三甲醫院風濕免疫科上半年收治的痛風少兒比去年足足翻了一番!
事件糖友患痛風別劇烈運動
(來源:健康時報)有些糖友患上痛風后便開始拼命健身,快速跑步,大量出汗,運動確實對痛風是有益的,尤其是有氧運動(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如步行、慢跑等,標準是使心率達到110~120次/分,并少量出汗),在關節炎發作間期,不僅能提高人體免疫力,還可以防止超重和肥胖,間接降低血尿酸水平。
事件養生堂曾小峰如何避免痛風發作
(來源:BTV)2018年9月25日,BTV養生堂邀請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主任醫師曾小峰就痛風的相關問題,共同制作了一期節目《如何避免痛風的發作》,敬請收看~~!
視頻-講座痛風不痛不管危害大
(來源:人民健康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張學武)由于痛風有自限性,數小時或數天、數周內可以自行緩解并且發作的間歇期長,有時候一年或者好幾年才發生一次。因此,不少年輕人容易忽視痛風的發作,誤以為是其他疾病。
事件得不得痛風 跟爹媽有關
(來源:廣州日報)高尿酸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一起,被稱為影響健康的“四高”。近日,廣東首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病友會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成立。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病友會科普活動上獲悉,得不得痛風,與遺傳因素有很大關系。
事件尿酸降猛了痛風加重
(來源:生命時報)段先生1周前因左足第一跖趾關節腫痛前來就診,檢查發現他的血尿酸水平為630微摩爾/升,確診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可他表示家里有藥,自己回去吃即可,不用在醫院接受治療。昨天,他又來到了門診說:“周大夫,我吃上秋水仙堿和止疼片,本來腳不怎么疼了,我想快點兒好,就又吃了苯溴馬隆片和別嘌醇片。可是你看,現在腳又腫起來了,走不了路了!手的關節也開始疼了!這怎么回事啊?”
事件飲料當水喝,痛風找上門
(來源:生命時報)小宋今年19歲,是大學乒乓球隊的主力。兩個多月前,小宋的左腳突然劇烈地疼了起來,大腳趾關節和腳背又紅又腫。他以為是比賽時扭傷了,就吃了幾片止痛消炎的藥,也沒有留心。誰知幾天后,疼痛又發作了,比上次更厲害,小宋痛得路都走不了。小宋的爸爸有痛風病史,看兒子這樣,懷疑是痛風發作,便帶著兒子來到了醫院。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