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多吃一只蝦可能就犯病

【byb.cn 】(來源:健康時報)(健康時報記者 楊月)痛風,一種一度被稱作“王者之病”,似乎尤其偏愛王侯將相與達官顯貴,亞歷山大大帝、歌德、達·芬奇、牛頓、元代開朝皇帝忽必烈都長期遭受痛風的折磨。
防:一定要注重,對尿酸的定期檢查
“典型痛風有三個發展階段,首先是無癥狀性高尿酸血癥,表現為尿酸高但是無痛風癥狀。第二個階段就是急性間歇性痛風發作,關節受累,常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痛,尤其是大腳趾關節最為常見,疼痛劇烈、如刀割樣、難以忍受,影響行走。”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勝光告訴記者,痛風是由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中大量沉積引起,高尿酸血癥是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一定要注重對尿酸的定期檢查。
“血液中尿酸的水平是波動的,最佳時間是清晨空腹檢查,而空腹8h以上抽血(前一晚12點后禁食),如果吃飽了肚子,尤其是大魚大肉之后,血中的尿酸值難免偏高。”李勝光解釋,血尿酸的正常值是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于是,為了讓大家都能記得“尿酸大于420umol/L就是高尿酸血癥”這樣一個診斷標準,醫療界倡議將每年4月20日定為“全民關注痛風日”。
但是,對于有尿酸高危因素的人來說,一次尿酸檢查結果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建議在不同的日子里,找同一時間段測定3次以上,取其平均值才能得到可靠的結果。因為,痛風不僅偏愛男性老年人、絕經后的女性,而且20~30歲年輕人發病的比比皆是。
吃:多吃一只蝦,可能就犯病
李勝光曾碰到一名老年痛風患者,因為過生日貪嘴多吃了一顆蝦仁而復發痛風,立馬被送進了醫院。
美國風濕病學會2012的指南中,研究人員將食物建議分為三類:避免食用、限制食用和鼓勵食用,而其中就提到嘌呤含量高的海鮮,是痛風患者要避免食用的。
“約50%的痛風患者的急性發作都是有誘因,其中啤酒為最重要原因。”李勝光說。
酒中并不含嘌呤,也不產生尿酸,其代謝產物是乳酸。但恰恰是這個乳酸,會和尿酸在腎臟競爭性抑制其排出。簡言之,本來尿酸車隊在腎小管這個高速路上跑得暢通無阻,時速100公里/小時,忽然來了另一支叫乳酸的車隊并入,時速立馬降到了30公里/小時,塞車嚴重,尿酸和乳酸因為塞車堵得老長(血中濃度增加),一旦堆積(濃度增高)就開始在車道附近的村莊安營扎寨,禍害周圍老百姓了(沉積在關節周圍,引起疼痛、腫脹、紅熱。久而久之,破壞骨關節,引起功能障礙)。
療:降尿酸時間不對,可能是幫倒忙
但是,尿酸的藥物控制也是一門大學問。
“急性發病以后,先降尿酸是不太正確的,首先要做的是將關節炎控制好。因為在發作期,降尿酸可能導致痛風反復發作,對關節帶來更多損傷。”李勝光介紹,這是很多患者的一個誤區,一說痛風發作就降尿酸,但卻忽略了降尿酸也有時間差。
在痛風性關節炎急性期,藥物治療是為了迅速控制關節的急性炎癥預防關節炎復發,預防或治療尿酸鹽在關節、腎臟或軟組織沉積所致的合并癥,因此急性期一般不單獨使用降尿酸藥。
據李勝光介紹,現在主要使用的排尿酸的藥物有丙磺舒、痛風利仙,抑制尿酸合成藥物有別嘌呤醇,還有新型降尿酸藥物非布司他,降尿酸快還可以溶解痛風石,對輕中度腎損害的患者也適用,過敏反應相對比較少。但是李勝光也特別提醒藥物的使用一定要遵醫囑。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