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痛風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老餓著也會鬧痛風
(來源:生命時報)說起痛風,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需要控制飲食。當然,高嘌呤飲食、喝太多富含果糖的飲料、酗酒等,確實是誘發痛風的因素之一,但除了飲食,痛風還有些看似與之毫無關聯的誘因。
事件痛風患者不必吃素
(來源:生命時報)飲食中的嘌呤經過分解代謝產生尿酸,當機體嘌呤代謝紊亂產生的尿酸過多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時,會形成高尿酸血癥,最終導致痛風。尿酸鹽晶體沉積在關節表面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紅腫熱痛,沉積在腎臟則造成腎臟損傷。
事件我就健個身 咋還得痛風了?
(來源:北青報)日前在門診遇到一名男青年,身材健碩,扶拐而入。經過診查,原來是痛風發作。細問緣由,竟然是健身惹的禍。運動健身本是一項極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為何會與痛風扯上關系,痛風患者又該如何進行健身運動,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這些事兒。
事件關節痛+尿酸高≠痛風
(來源:生命時報)統計顯示,8年間20~30歲人群的高尿酸血癥檢出率從18.7%快速增長至35.4%,風濕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癥發生率約為17.5%。生活中,不少人認為出現尿酸高和關節痛,就是患上了痛風。其實,還有多種常見風濕病也以此為信號。
事件新研究證實喝咖啡降低痛風風險
(來源:科技日報)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日本防衛醫科大學和大阪大學的聯合團隊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研究中發現,保持喝咖啡的習慣將有助于降低痛風發病的風險。研究團隊通過對超過15萬人的咖啡飲用習慣和痛風發病風險進行關聯研究,發現長期飲用咖啡有助于緩和痛風的發病,并認為今后通過對咖啡成分的分析,或許能夠揭開痛風發病的機理原因和預防方法。
事件很多兒童痛風被家長耽誤了
(來源:生命時報)說到痛風,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愛吃海鮮、愛喝啤酒的成年人,但最近,家住重慶的李女士得到了一個意外的告知,她10歲的兒子小軍被醫生診斷為高尿酸血癥,如果不及時控制,可能會發展成痛風。在此之前,兒子時常有輕微的腿腳痛,且過不了多久就會緩解,李女士總覺得,兒子骨骼正在發育,是生長痛在作祟,從沒想到孩子會被痛風“找上門”。?
事件土伏苓膽南星可緩解痛風
(來源:生命時報)痛風是一種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暢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炎性疾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西方化,該病發病率日趨增高。臨床中,我會重用土茯苓、膽南星治療痛風病。
事件高尿酸對腎的打擊也很大
(來源:北青報)啤酒、海鮮、烤串……隨著“痛風套餐”逐漸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標配飲食,我國高尿酸血癥的發病也漸呈年輕化趨勢,且患病人群也直線上升。大家都知道高尿酸可以誘發痛風,但它對腎臟的傷害也不可小覷。高尿酸血癥可以說是被忽視的腎臟病“元兇”。
事件痛風有真假之分
(來源:生命時報)臨床中,有些患者年輕時就有痛風的毛病,因為控制得好沒怎么犯過,沒想到年紀大了,這種痛又找上門了。檢查結果發現,他們的血尿酸水平只比正常值略高,但降至正常值后,關節依然在腫痛。這種情況,臨床上叫做“假痛風”。共同點是紅、腫、熱、痛,但真的痛在腳趾,假的疼在大關節
事件痛風也是種遺傳病
(來源:生命時報)尿酸是身體每天代謝出的垃圾之一,它需要腎臟和腸道定時運走。一旦轉運不過來,尿酸在體內不斷堆積,便可引發痛風。近日,韓國忠北國立大學醫學院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痛風不僅偏愛男性,還可能遺傳。
事件打鼾女性警惕痛風
(來源:生命時報)打鼾在醫學上稱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如不及時治療,除了影響睡眠質量外,長期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與痛風也有相關。近期,《科學報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將2007~2008年和2015~2018年參加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的20歲及以上人群,共計15947人納入調查。
事件秋水仙堿 痛風的你吃對了嗎?
(來源:北青報)秋水仙堿是目前常用的控制痛風急性發作的三種一線藥物之一。在初期降尿酸治療時,它也可與降尿酸藥同服3-6個月,可預防由于血尿酸波動導致的痛風急性發作。在風濕科門診,我常常會遇到痛風患者錯誤使用秋水仙堿的情況。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秋水仙堿用藥時應規避哪些錯誤。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