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養生名人庫>>符偉國詳細介紹
符偉國-別有病養生名人
byb.cn
姓名】:符偉國
生日】:1963--
擅長】:腔內微創術治療腹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頸動脈瘤、髂總動脈瘺、鎖骨下動脈瘤。頸動脈狹窄導致的腦中
常駐地】:上海市
診費】:最低0元
個人簡介】:

 

      符偉國: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年在上海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復旦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老年學分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大血管介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血管外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理事、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亞洲血管學會會員、國際腔內血管外科學會會員。 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中華外科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外科理論與實踐、內鏡雜志、中國放射學雜志、中國外科基礎與臨床雜志等編委。


      針對中國人“主動脈夾層”發病率高于西方,病情兇險,傳統手術治療創傷大,死亡率、并發癥率高的特點,1998年開始,在全國率先開展“腔內微創治療”,將手術死亡率從15-45%降至1.3%,截癱率由25%降至0.8%,顯著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創建了國內“腔內血管外科中心”,將該項新技術推廣至全國37座城市的81所三級甲等醫院,積極推動了主動脈腔內治療技術在國內的普及和發展。完成全球最大樣本(2751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全國最大樣本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1746例)。在腔內微創取得創新性成果:2008年,全球首次使用“封堵器”治療主動脈夾層遠端破口,代替原先采用的腔內聯合開放手術的雜交方法,達到了完全微創的效果,成果發表于“國際腔內血管外科學會”官方雜志Journal of Endovascular Therapy。2009年,全球首次系統論述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后并發逆行性A型夾層”,論著在國際頂尖雜志Circulation發表(美國心臟協會官方雜志,長期以來在全球心血管病學、血液病學以及外周血管病學雜志中均排名第一,IF14.595),是我國血管外科界在Circulation上首次發表的由國內學者獨立完成的臨床研究類論著,獲得雜志審稿專家的高度評價,稱之為“對胸主動脈腔內治療一種重要并發癥的及時報道”,對于提高全球學術界對其的認識,指導臨床工作具有積極意義。2010年,全球首次提出(經查新) “支架源性破口”的新概念,論著被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錄用(美國血管外科學會官方雜志,全球血管外科領域排名第一,IF 3.77)。作為通訊或者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SCI收錄23篇,單篇IF最高14.595。主編專著2篇,主譯1篇。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華夏醫學科技一等獎、上海醫學科技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國家教育部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衛生系統第五屆銀蛇獎和上海市臨床醫療成果獎等嘉獎。帶領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團隊,作為唯一歐洲以外的血管外科中心,受邀參加了歐洲大規模多中心臨床研究。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863課題1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2項,衛生部臨床重點課題2項,教育部博士點課題1項,以及其它各級課題。先后獲得:上海市衛生系統百人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等人才培養基金。2011年獲上海市領軍人才。獲得國家授權專利3項。2012年評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符偉國相關文章和視頻】: 點擊查看符偉國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最近更新】:2016-12-01 22:08:01
[提示]:上述資料如需要補充,請在下面留言,或發信至825264270#qq.com,把#換成@
[注明]:本站不負責提供醫生的掛號業務
搜索 百度 google 360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