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醫生手術中心臟病犯打嗎啡完成手術

醫生手術中心臟病犯打嗎啡完成手術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5-7-22 00:01

    【byb.cn 】(來源:南方日報)你聽說過心臟病醫生在給病人做手術時自己的心臟病犯的事嗎?看了下面的報道你就清楚了。


  ■背景事件


  7月4日,靖江市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胡方斌在進行一臺心臟介入急診手術時,自己突發嚴重心臟病,胸口“撕裂般疼痛”,為了病床上還在搶救當中的患者,他打了兩針嗎啡,咬牙堅持完成手術。


  在搶救完患者后,胡方斌做CT檢查發現自己是“升主動脈撕裂”,緊急送到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急救,經過長達12小時的手術,終于撿回一命。近日,這則“醫生突發心臟病打嗎啡堅持做完手術”的新聞引發持續爭議。有網友稱贊胡方斌是“中國好醫生”,為醫生的仁心點贊;也有網友認為,帶病堅持手術的隱患極大,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是對患者也是對醫生自己的不負責任。


  ◆正方 醫生帶病手術是無奈之舉

  很多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為胡醫生點贊,稱他為“最美中國醫生”,與突發疾病猝死前將公交車安穩停下的“最美司機”相提并論。有網友認為,如果臨時換醫生了,不管手術成功不成功,也會有人質疑這樣做是否負責任,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當時醫生是對情況最清楚的人。一名自稱護士的網友認為,在江蘇這個手術案例中,醫生在緊急情況的處理中這么做是有道理的,也是有理可依。

  醫生帶病堅持手術的做法究竟妥不妥當呢?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教授李國強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升主動脈撕裂是非常嚴重的情況,死亡率比心肌梗塞還要高,很可能會突然死亡。能抓緊時間早診斷早治療當然是最好的。李教授分析說,心臟介入手術并非不能中途換主刀醫生,交接只需要幾分鐘即可完成。但從胡醫生的個案來看,當時是清晨的急診手術,估計因為是非正常上班時間,沒有人可以替換手術醫生,臨時再叫人時間也來不及。胡醫生本人是心內科專家,他對急性胸痛應該也有充分認識。醫生給自己打嗎啡堅持手術是很無奈的選擇。嗎啡是非常強的止痛針,有鎮靜催眠效果。從專業角度看,胡醫生的做法不是很妥當,但最后醫生堅持下來了,患者得救了,醫生也得救了,可以說是非常僥幸。“如果醫生不堅持,把患者撂在手術臺上,不是更可悲嗎?”

  ◆反方 帶病手術對醫生患者均不利

  《醫學界雜志》在微博上直接以“荒唐”打題點評這一事件。而丁香園就這一話題發起的調查顯示,八成人投票反對醫生帶病手術,認為于己于患者都不利。有網友指出,“萬一痛起來,手一抖,刀子下去,病人就完了。這樣宣傳貌似是表揚醫生,其實是在把醫生和病人都置于危險的境地!”“如果倒下了,參加手術的其他醫生是救胡醫生還是繼續救病人?如果最后病人死在手術臺上,誰的責任?算醫療事故嗎?病人家屬來鬧怎么辦?“還有網友認為,這種新聞不值得推廣,因為醫生的命也是命。

  在這篇新聞里,值得尊敬的是醫生本人而非這種行徑。一名網友認為,這種行徑確實不能提倡,不要看了什么帶病堅持類似的話就覺得是美德該推崇,一個醫生在狀態極差的情況下掌刀那么也有可能最后釀成醫療事故。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張曉東則在微博上指出,“這篇報道凸顯醫療界弊端”,難道一個醫院就一個醫生可以做這手術?醫院有無應急預案?假設醫生手術臺上不幸患者也犧牲掉,醫生帶病堅持工作“不高尚”也“不值得”。

  ◆記者點評 醫生的生命同樣應得到尊重

  醫生帶病手術雖然是突發狀況,但其實醫生帶病工作并不少見。有數據顯示,我國近七成的醫生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過度疲勞已經成為中國醫療圈的普遍現象。兩千多年前,馬廄失火,孔子尚且只關心人是否受傷而“不問馬”。如今干部都不提倡帶病提拔,可見時代也在進步。

  其實,無論正方還是反方的意見,都是在表達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珍惜。胡醫生的個案有其特殊性,為他的勇氣和仁心點贊時,也應該反思今后再遇到類似情況時,有無更好的處置之法,能夠讓醫生和患者的生命都得到尊重和保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