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雙胞胎兄弟患無汗無痛癥骨折無反應

雙胞胎兄弟患無汗無痛癥骨折無反應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6-3-4 00:01

    【byb.cn 】(來源:武漢晚報)被針刺、被刀割、被重物砸,他們哪怕皮破血流、骨頭斷裂也不知疼痛,使得自己遍體鱗傷甚至嚴重畸形;他們無法流汗、異常怕熱。夏天空調房里也要經常沖涼,二三十攝氏度的水溫都覺得燙;因為身體無法正常代謝,調節機制遭到破壞,體溫常常“爆表”,身體炎癥難以消退……


  “先天‘無痛人’和‘無汗人’我們都聽說過一些,但先天既無痛又無汗的患者十分罕見。”8年前,同濟醫院麻醉科張咸偉教授偶然接觸到一名這樣的患者,從此便開始“先天性無痛無汗癥”的專項研究。昨天他告訴武漢晚報記者:經查證,全球無痛無汗患者僅200余例,在國內也只聯系上30多人。“找不到病因,不明白病情發展規律,更沒有治療方法,患者的痛苦常人難以想像。”


  指尖咬得血淋淋不知痛


  雖然已經有4歲,但兩人的身高和智力仍是兩三歲的水平;只要他們一蹦一跳,全家人都異常緊張地張開雙臂“護”著,生怕其磕碰;睡覺時,兩人因怕熱僅穿著病號服,不蓋被子……昨天上午,記者在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病房里,見到了患先天性無痛無汗癥的雙胞胎兄弟,弟弟汪勝愷和哥哥汪明愷。

  “3歲前,2個娃娃都是在醫院住過來的。”孩子的父親汪洋介紹,他們是黃岡蘄春人,一直在廣東打工。孩子出生半個月后,開始頻繁感冒發燒。輾轉多家醫院,孩子最終被確診為“無汗癥”。即完全無法排汗,失去體溫調節功能,容易反復感冒、發燒,一旦發燒就容易造成生命危險。汪洋回憶:夏天穿內褲都嫌熱;安裝空調降溫卻常讓孩子感冒;天熱時要不斷沖涼,二三十攝氏度的常溫水都覺得燙。弟弟汪勝愷1歲半時,突然高燒42℃以上,口吐白沫、全身抽搐,輸液、吃藥都無濟于事。家人只得將孩子全身衣服脫光,不斷用冰塊擦拭全身,這才將體溫降下來。


  不僅如此,兄弟倆還不怕痛,他們有時會將手指尖端咬得血肉模糊。哥哥汪明愷3歲半時,踢倒了家里老式的電視柜,幾十斤重的柜子頓時砸到左腳上,他卻一點也不疼地蹦跳離開。等到爺爺3天后發現汪明愷異樣時,其腳背已經紅腫成了一個大“饅頭”,醫院拍片是骨折。可汪明愷還像沒事人一樣,蹬著石膏腿在床上蹦蹦跳跳,幾次拆掉石膏。家人這才覺得不對勁,帶著孩子幾經求醫,才發現孩子是患上了更罕見的先天性無痛無汗癥。


  8年找到30名患者


  2008年,張咸偉教授翻閱到一則國外“無痛癥”資料。半年后,一名骨折病人來到同濟醫院開刀,張教授竟發現這名病人正是一名無痛癥患者。張咸偉自此不斷在網上、醫學雜志上、各醫院放射科去搜索相關信息,由此意外發現了更為罕見的先天性無痛無汗癥。他跑遍了內蒙古、浙江、江蘇等多個省市,查找并見到30名無痛無汗癥患者。但凡找到一位患者就會說服來到同濟醫院檢查,并承諾承擔所有患者的路費、住宿費。


  不僅是進行基因遺傳學的抽血檢測,張咸偉還加入了全國無痛無汗癥患者QQ群,并不斷將他發現的新患者推薦到該QQ群內,答疑解惑,抱團取暖。


  張咸偉教授介紹,這種罕見病或根源于遺傳性感覺自律神經障礙,至今仍是世界未解難題。他曾在多位患者身上發現此病或與基因SCN9A突變有關。可蹊蹺的是,當他為江蘇一對姐妹進行全面基因篩查時,竟沒有在姐妹倆的身體里發現一絲痕跡。


  張咸偉教授說,目前能做的惟有精心呵護防止外傷,及時增減衣服,在醫生指導下物理降溫。


  (記者黃金 通訊員常宇 李韻熙 通訊員常宇 供圖)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