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雖好為何卻吃不開?

【byb.cn XJ】自五一假期至今,一個很普通的名字“魏則西“占據了大小媒體的首要位置,只因其身患罕見病,卻耗盡家財之后仍不幸離去。而之所以被關注,主要是其治病過程的曲折艱難,尤其是過分、天真地相信了那些醫療廣告。

但正如我在上周五發的那篇文章“誰來為魏則西之死擔責?”(http://www.neimengedu.cn/doc_11881.aspx)預測的一樣,經過這幾天的折騰,大家的興奮熱情逐步降低了,可能再過幾個月就人們就淡忘了。
雖然魏則西事件過去了,但我們每個人到底應該從此事件中汲取哪些經驗教訓呢?而不是僅僅把矛頭對準百度、武警二院和莆田系醫院。因為世界這么大,誰也不能控制外部的因素,能把控的只有我們自己。
當今的中國社會,雖然經濟取得了高速發展,可每個人承受的壓力卻從未因生活的改善而減少,據統計,排在國人因疾病死亡的病種中,癌癥、心腦血管病和呼吸系統病,位列前三。而這些病,除了一部分是基因問題引起的,絕大多數是生活方式病,是錯誤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換言之,絕大部分是為追求名、利、老婆、孩子而過分勞累造成的。就在我寫這篇文章時,剛剛又傳來消息,就在五一假期前后這些日子里,8天內3名媒體記者相繼因病去世,并且均未滿45歲(http://www.neimengedu.cn/doc_11902.aspx)。
看了這則消息,又讓我想起另一件事。前些日子,我在和一個20多歲創業者趙鵬(化名)聊天時,我看他臉有些腫,以我專業的眼光一看就是身體的代謝出問題了,因此善意提醒他,一定不要太玩命了,要注意身體。可趙鵬卻說,徐總,我也想像您這樣休閑生活,可我剛有了孩子,我要掙奶粉錢吧?我要買房養家吧?......
面對趙鵬這話,我一時也無語了,是啊,我是過了那個玩命的階段了,只因差點掛了,才注意養生了,可趙鵬這一代人不拼命也不行啊,老婆孩子都指著他呢!我只能善意提醒他,在身體和工作之間,把握好一個度吧!
確實如此,現代的人,也都知道要養生,可在現實利益面前又很難做出取舍。而一旦到了大病臨頭了,又甘愿像魏則西那樣傾盡家產來換回一條命,可有時命是可以用錢換回來的嗎?如果真那樣,富人就不該死,又有誰能比喬布斯有錢呢?!
說到養生,這里就不得不提最近網上流行的一個著名段子:
有一個臺灣教授問大家,說:如果你老媽和老婆同時掉水里,你先救誰?
幾個人舉手救老媽,幾個人舉手救老婆。
教授說,其實這是個世界難題,很難回答。
我再問一個不難的問題:
如果你們家的汽車和老媽同時掉水里,你先救車還是救人?
幾乎所有的人都舉手表示救人。
教授說,在這個生死存亡的時候,大家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但是,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能做出同樣的選擇嗎?
請問你們給汽車保養的請舉手。
結果都舉手。
請問:你們給老媽保健養生的請舉手?
結果廖廖無幾。
請問:是車重要還是人重要?
場下一片鴉雀無聲。
你們知道車故障的概率高還是人生病的概率高?
你們每天看到大街上車的刮蹭事故多還是醫院里看病的人多?
回答:醫院里人多。
全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10萬多人。
但是,癌癥死亡人數是多少?
是190萬,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近20倍。
請問:在關注車的保養的時候,是否更應該關注家人生命的健康和生活的尊嚴?
我們常常因為無知,導致許多家庭一人病了,全家累倒;一人中風,全家發瘋。
聽完這個故事,你是否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深思?愛家人、愛自己,不管多么忙碌、不管有錢沒錢,從現在起關注健康!
其實,大家之所以給車上保險,是因為如果不上保險,你這車就沒法上路。但人卻不一樣,即使一個人不注意養生,不注意健康,也一樣能工作,一樣能掙錢,因而很多人就把養生(保險)這事給忽略了。
一個人的命值多少錢?有人說無價,其實,人的命還真有價。以北京為例,2016年因交通事故死亡賠償的標準:
1、城鎮標準:1057180元,即52859元×20年
2、農村標準:411380元,即20569元×20年
換言之,如果你是一個北京城里人,你的身價也就是100萬左右。
好了,你的命有價了,咱們現在把命價換成車價,一輛百萬的車,不算油錢和養護費用,僅是一年的保險費差不多6000多元。試問,各位看官,有誰給自己的健康每年投資了6000元呢?我說的這錢,不是你因生病看病花的錢,而是完全在你身體沒病的時候,給身體做日常保養的最最基礎的錢。包括你在運動健身方面、在按摩保健方面,不算時間的投入,就是最直接的金錢投入,想必能做的人還真不多吧?這里給大家說三句大白話:
第一句: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日常不注意保健,沒有健康意識,沒在健康保健上投時間、投錢,真到大病一場的時候,縱使翻然悔悟,可真的有時來不及了。
第二句:有病亂投醫
因為你平常在健康保健方面沒投入時間,沒投入錢,一旦得了大病,立刻就亂了方寸,不知該如何是好,就會滿世界去遍訪名醫,以為只要找到一個好的醫生就可救命。可因為事先沒有健康知識儲備,也沒有好的醫生朋友做顧問,因而在紛繁復雜的醫療信息面前,無法判斷信息的真偽,就容易變成魏則西的心態,當然就容易上當受騙了。
第三句話:上醫治未病
誰都知道,上醫治未病,可又有誰能說出哪個上醫的名字呢?縱觀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所有的醫學大家中,無不是治已病的下醫,卻沒有一個是上醫。大家一定知道中國的著名神醫扁鵲的故事:下面這篇文章摘自于《魏文王問扁鵲》.
魏文王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
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
魏文侯曰:「可得聞邪?」
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閑而名出聞於諸侯。」
一天,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 3 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 ”
扁鵲答:“我的大哥醫術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 ”
扁鵲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的時候,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鏟除病因,反而覺得他的治療沒什么明顯的效果,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的時候,看上去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能在我們鄉里流傳;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已經嚴重的時候。一般人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用麻藥讓人昏迷,做的都是些不可思議的大手術,自然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遠遠大于我的兩位哥哥。”
其實,真正的上醫是有的,他比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都有名,但它不是一個具象的人,而是一本書,那就是中醫之經典《黃帝內經》,因為只有這本書闡述了“上醫”思想。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譯:所以說,圣人不治療已經發生的病,而治沒有發生的病,不治理已經發生的動亂,而治理沒有發生的動亂,這就是我要說的意思。病已經生成了,你再去用藥治它,就好像是口渴了,才去打井,發生了爭斗,再去鑄造弓箭頭,不是來不及了嗎?
上醫是一種思想,如果無法具象化到人身上,你往往就很難認知它、把握它了,你可能會視而不見。現實生活中誰是上醫?先是你的父母,再就是你的親朋好友,只有他們才會真真正正去關心你的健康而非疾病,而又有多少人能聽的進去呢?如果你這一年下來,身體很健康,沒病沒災的,你會首先感謝你的父母和親友對你的健康建言嗎?外人都會關心你飛的高不高,卻只有親人才會關心你飛的累不累。
上醫雖好,卻只有悟道的人才能與上醫有緣,才會懂得取舍,才會健康長壽,但長壽的人總是少數;而大多數人卻沒有悟性,不懂得取舍,因而他們也只能與下醫結緣了,這就是為什么上醫雖好卻吃不開的原因!一切皆是悟性使然!!!
有詩曰:人命值幾何,百萬不算薄,世人珍惜少,只緣未明哲!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襪04-03
- [本站]說說過敏那點事03-27
- [本站]從春眠不覺曉這首詩說起03-20
- [本站]說說抑郁癥那點事03-13
- [本站]東北.糖尿病高發.滑雪03-06
- [本站]AI讓醫療平權正變為現實02-27
- [本站]急性胃痛剛好又出現體位性眩...02-20
- [本站]春節夜急性胃痛用Deeps...02-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