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

【byb.cn 大道至簡】最近接待了不少小兒家長,普遍反映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反復感冒發燒。幾乎就是隔一段時間,就要去一趟醫院,孩子總是處于生病當中,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兒來到世界上,最容易生的病是什么呢?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基本上是兩個系統的疾病,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而最終反映到疾病癥狀上來說,都體現在感冒、肺炎上。為什么小兒容易感冒發燒呢?
其實,不只是小兒容易感冒,就是成人也容易感冒,只不過小兒更甚之。我們知道,按西醫的觀點,感冒,主要是呼吸系統的疾病。而中醫認為,肺為嬌臟,也就是說,肺在人體的五臟六腑之中最為嬌嫩。小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全身都是嬌嫩的,你看那個皮膚,幾乎是吹彈可破般。外表的皮膚如此,內在的臟器就可想而知了,都是無比的嬌嫩,尤其是肺,更是嫩上加嫩。我們可以控制住孩子的飲食品質,但我們幾乎很難管住空氣質量,因此,這呼吸系統也就最容易被外淫所侵襲。
有看官說了,我們可以在家里裝上空氣凈化器啊,這樣空氣質量不就是有保證了嗎?其實,這是一個誤解。你可以在室內裝上空氣凈化器,但是你能永不出門嗎?我想說的意思是,很多小兒的病,真的不是因為空氣質量差造成的,而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身體認知的太少太少了。
我經常和咨詢的家長反復說一句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啥意思呢?主要分成兩方面:
第一個意思:就是孩子的體溫控制中樞還沒發育全,對環境溫度的感知不敏感
孩子是純陽之體,生下來,就是一個小火爐子,男孩子更是陽中之陽,女孩子是陽中之陰(為什么小女孩比小男孩更容易帶的原因就在此,陰陽較為平衡)。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嗎:“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說的就是此事。
但我們家長會怎么想呢?是不是會以我們成人的世界觀來看待孩子呢?尤其是老年人帶孩子就更是如此,因為自己感覺天氣涼了(那是因為自己身體陽氣虛的緣故),就會認為孩子也會感覺冷,于是,就會給孩子穿很多的衣服。
可小孩子是純陽之體啊,是個小火爐啊,你給他穿多了,他又精力充沛,滿世界跑,是不是會出汗啊?可家長會因為孩子滿世界跑來及時給孩子加減衣服嗎?很少有家長能做到這一點,結果,孩子就會出大汗,出了大汗,我們家長又不及時給孩子更換濕衣服,讓孩子用體溫將濕衣服捂干,甚至帶到空調房里給孩子降溫,你想想,寒濕是不是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到皮膚腠理里了呢?
于是,到了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孩子開始發燒了。一遇到發燒,我們家長慌不慌?肯定會慌,其實呢,這是人體的自保機能開始起作用,要將體內的寒濕頂出體外,避免傷及內臟。通過發燒,將汗毛孔被動地打開,通過出汗,將寒濕排出去,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過程。
可我們家長怎么做呢?慌的不得了,尤其是老人,怕擔責任,于是趕緊去醫院。
遇到這樣的情況,醫生會怎么處理呢?會告訴你,孩子沒事,回家多喝白開水,出了汗及時擦干了,燒慢慢就退了。醫生會耐心給你說這些嗎?不會,為啥呢,第一,醫生沒掙到錢;第二,沒時間給你詳細解釋應該如何做,因為后面排一堆孩子等著呢。怎么辦呢?輸液去吧,醫生又掙了錢了,又省了時間了。所以,你就會看到很多小兒發一點燒就會輸液。
可問題來了,現在通過各種宣傳,我們都知道輸液對小兒的身體危害大,輕易也不會給孩子輸液了,只能改吃藥了。但吃藥哪有輸液來的快呢?于是,家長還是要讓孩子輸液,畢竟覺得輸液更高科技一些。
如果我們只是認為輸液有副作用,不給孩子輸液,那醫院就沒有輸液這個市場了。但偏偏是很多情況下,輸液還真的很管事。于是,我們家長就會養成了一個走熟道的習慣。凡是孩子一病,就立刻去輸液,因為好的快啊。管它有沒有副作用,先解決眼前的問題再說。
那輸液有時為什么管用呢?這里給大家打個比方解釋一下。
人體就是一個小火爐,上面坐著一壺水。正常的情況下,這水溫總是在37度以下。
可突然有一天,往這壺里放了大量的冰塊,水溫驟降(人體受寒了)。此時,人體為了燒開(37度最適合人體的氣血運行)這一壺水就會要加大火力,這就是發燒。發燒,就是火爐加大火力要先將上面的涼水燒開,然后再逐步降到適合的溫度(37度)這樣一個過程。
可當把火加大時(發燒),我們人體會感覺相當的不舒服。家長很怕孩子發燒,會怎么樣呢?為了不讓把水燒開(減少這種不舒服),就繼續往鍋里加涼水(輸液,一大瓶子涼水灌進血管里了),加到你無論如何短時間也開不了的程度,這時你看到的就是水不開了(人不發燒了,暫時舒服了),暫時恢復到了一個動態的平衡。
可沒過多長時間,等小孩子身體恢復點了,陽氣充足了,人體又開始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小孩子又開始發燒了(排寒濕)。這是因為,無論這鍋水有多少,即使這火再小,但只要不停地燒,終有燒開的那一天,尤其是再遇到夏季三伏天,人借外力,就更容易將過去沒有燒開的水再度燒開。于是,家長就又開始繼續往鍋里加涼水(輸液),循環往復,以致無窮。這就是孩子反復感冒發燒的第一個原因,小兒體溫控制中樞還沒發育完善。
第二個意思:孩子的脾胃功能弱,對進食量把控不好
我們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對孩子的飲食需求也盡可能地滿足,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啊。于是,我們家長覺得什么好吃,什么有營養,就給孩子吃什么。有一個家長說,家里幾乎每頓飯都有魚、蝦、肉。
我一聽就慌了,為啥呢?因為孩子的脾胃這些臟器還未發育好,功能很弱,成人能消化的東西,孩子卻消化不了。再說了,這些高蛋白的東西,毒素都不小。你想想,哪條魚、蝦在離開水面臨死的時候不釋放出大里的毒素啊?你天天給孩子吃這些高蛋白的東西,他的肝、腎有足夠強的能力去解毒嗎?因此,長期吃這些大魚大肉,體內的毒素就開始蓄積,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爆發,皮膚上開始長痘、濕疹、蕁麻疹等,于是,家長就會開用各種激素軟膏開始抹......
其實,這些高蛋白,高能量的東西進入到孩子體內,不只是不容易消化,還會產生大量的熱,一產熱,孩子就會出汗,一出汗,汗毛孔就張開了,就很容易出現前面說的感冒的情況。所以,不只是孩子不注意穿衣服容易感冒,吃好東西吃多了,也容易感冒,這就是腸胃型感冒。
綜上兩個意思,我們就能理解,為何古人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了吧?!
那如何帶孩子呢?需要把握兩點:
第一,溫度把控。時常摸孩子的小手,只要他的體溫和你差不多,甚至比你低點都沒事,只要是手的溫度高,你就要檢查他后背是否有汗,如果感覺有點潮了,就要注意及時減掉衣服。如果衣服濕了,一定要將汗擦干,然后更換衣服再進空調房里。
第二,飲食把控。小朋友吃東西要比照著爺爺奶奶的食譜,盡量吃一些有助消化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再適當增加一些蛋白質類豐富的食物,千萬不要天天的大魚大肉。
總之,小兒冷出來的病好治,熱出來的病難治;餓幾頓,影響不了身體健康,可吃撐了,麻煩的事就大了。尤其是如果從小就沒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健康。
這正是:小兒體溫反復飆,實則因為體臟嬌,冷暖饑飽掌控好,生命之花永不凋。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襪04-03
- [本站]說說過敏那點事03-27
- [本站]從春眠不覺曉這首詩說起03-20
- [本站]說說抑郁癥那點事03-13
- [本站]東北.糖尿病高發.滑雪03-06
- [本站]AI讓醫療平權正變為現實02-27
- [本站]急性胃痛剛好又出現體位性眩...02-20
- [本站]春節夜急性胃痛用Deeps...02-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