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警惕心梗發病不分老少

警惕心梗發病不分老少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6-12-1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心梗就像“隱形殺手”,讓人防不勝防。11月20日是“全國心梗救治日”,為了喚醒公眾對心梗的認識和重視,我想專門談一談心梗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知識。 

  第一,心梗年輕化越來越嚴重

  過去,心梗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像侯耀文、馬季、高秀敏等因心梗去世的名人,大都在50歲以上。可現在,心梗已將魔爪伸向三四十歲的中青年人群。最近幾個月,我們接連搶救了幾位年輕的心梗患者,他們的共同點是: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經常熬夜、應酬多、運動少、抽煙、喝酒。因為長期透支身體,導致心臟、血管內膜過早受損,一旦遇到精神高度緊張、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就會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猛增,誘發或加重心肌缺血。 


  中青年人群突發心梗往往來勢洶洶。因為,老年人的血管狹窄一般經歷了三四十年的病變過程,血管的側支循環已經建立了代償功能(指通過加強某一器官或組織的功能,以適應或補償生理或病理情況下需要的生理現象)。而中青年人心臟功能活躍,出現狹窄后,側支循環還沒建立完備,遇到刺激時,血管突然痙攣收縮就會發生急性心梗,病程往往很短。許多病人都是在上班時,突然感到胸痛、喘不上氣,甚至只是說了一句“好累”,就倒地不起了。 

  所以,患者出現心梗征兆,比如胸口正中偏左一個手掌的位置出現持續性壓迫感,左肩、左手臂內側出現疼痛,持續5~10分鐘就要盡快就醫。如果休息15分鐘左右能緩解,可能是心絞痛。長期心絞痛不重視,可能引起心源性猝死。如果大家加班時哈欠連天、頭痛欲裂、熬不下去時,一定要趕緊休息。 

  第二,調整作息,降低清晨猝死風險

  心肌梗死、心律不齊等都可能導致猝死,而且容易在清晨發作。日本科學家調查顯示,心肌梗死的發病時間以早、晚兩個時間段為頂峰。早晨發病的患者多為女性及65歲以上的老人;晚上發病的多為男性及65歲以下的人,有飲酒、吸煙習慣的人發病率最高。人在醒來時,自主神經處于失調狀態,血管狀態會發生變化、血壓上升,作為心臟營養血管的冠狀動脈變窄,各種激素被分泌出來,與血液凝結相關的因子也會發生變化,容易導致血栓形成,進而誘發心梗。 


  預防心梗在清晨發作,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調節自主神經平衡。1.每天早晨要在自然光的照射下緩慢起床,以防血壓急升。洗漱后,吃一頓豐盛的早餐,保持飲食規律。2.每天盡量在下午做些運動,以提高心臟機能。散步對維持肌肉力量和生理功能有很好的效果。單位離家較近的話建議步行,而且可以爬爬樓梯。3.戒煙限酒。因為吸煙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而酒精攝入量與高血脂、腦溢血等疾病的患病風險呈正比。4.每天鹽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并少吃臘肉、熏魚等含過氧化脂質的食物。 

  心梗高發第三,秋冬交替

  據統計,每年11月正值秋冬交替,是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病高峰期。由于氣候嚴寒,全身血管急劇收縮,并發生痙攣,血流不暢導致心臟出現缺血性改變,進而誘發心梗。 


  如果平時心臟就不太好的人,建議身邊常備硝酸甘油、救心丸等急救藥,而且要認真觀察各種預警信號。需要提醒,心梗時的疼痛部位,除了上面所說的胸口壓迫感、肩臂疼痛,還有其他多個部位,比如上腹痛、頭痛、脖子痛等,不論疼痛出現在哪個部位,只要是突發又比較劇烈的,都要考慮是否與心臟有關。老人、免疫功能不好的人,最好待在溫暖的室內,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室內外溫度不宜超過10℃。平時還應該多補水,如果喝水少,血液濃稠度就高,容易出現血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