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為何成了"老毛病"

【byb.cn 】(來源:北青報)禽流感疫情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有關部門要做好關閉活禽市場等疫情防控工作,密切監控禽流感病毒可能發生的演變和重組,對可能出現的禽流感病毒變種保持高度警惕。近年頻發的疫情已經清楚地表明,是時候改進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老習慣了。
冬春季是H7N9及其他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消息,今年以來,全國共有16個省份報告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明顯上升。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近日表示,中國再次出現禽流感疫情,但還沒有證據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具備持續性人際傳播能力,減少接觸感染病毒的活禽與關閉相關活禽市場是疫情防控關鍵。
禽流感年年有,相比往年,本輪H7N9禽流感疫情有一些新的特點。由于我國南方地區去年冬季相對溫暖,自去年12月起,我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數急速上升。國家衛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局數據顯示,僅今年1月,全國共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發病數192例,死亡者79人。世衛組織數據顯示,自2013年至2016年底,中國報告出現季節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不足900例。兩組數字對比可以發現,本輪疫情相比往年來勢更為嚴重。
目前疫情仍呈上升趨勢,但令人略感寬慰的是,我國H7N9疫情總體形勢未發生改變,仍呈散發態勢。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該病毒具備持續性人際傳播能力,都是通過接觸感染病毒的禽類或活禽市場等環境而感染,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確定。同時,相關禽流感病毒屬性和患者的病理學特征,近年來都基本保持穩定,沒有發生顯著改變。這些都是有利因素,只要做到讓公眾盡量避免接觸活禽畜,就可以掌握疫情防控的主動權,把禽流感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盡管本輪疫情總體可控,但H7N9禽流感“久病不愈”、年年來犯,竟然變成了季節性“老毛病”,對這個令人尷尬的現象,整個社會都應當深刻反思并有所行動。
H7N9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死率較高。研究顯示,攜帶病毒的禽類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應是H7N9病毒的主要傳染來源。從這些最基本的事實就可以得知,避免接觸活禽與被病毒污染的環境是疫情防控的關鍵。
然而,一些愛吃鮮肉活禽的飲食習慣,卻讓我國的禽流感疫情防火墻一直難以建立起來。尤其是冬春季本來就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此時恰逢春節期間,無論城鄉,不少人都會采購、飼養、宰殺、食用雞鴨等禽類,這種需求也讓活禽運輸及活禽市場愈加活躍。宰食活禽的飲食習慣,讓禽流感流行的風險大大增加。
老習慣帶來了風險,而最終導致相關疫情頻頻“光顧”的主要原因則是,老習慣遭遇了新問題。這里的新問題主要是,我國現有禽畜養殖環境較差。為了實現經濟效益,目前禽類通常采取高密度養殖,這種環境很易發生疫病。同時,禽類養殖產生的大量糞便污染,又惡化了家禽自身的生存環境,使其更易產生各類流行性疾病。正是這些工業化生產帶來的新問題,讓原本無害的老習慣,逐漸變成威脅人類環境和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隱患。
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