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本站>> 北京新醫改對未來的職業影響

北京新醫改對未來的職業影響

byb.cn
[本站] 作者 :XJ 日期:2017-4-12 00:01
  【byb.cn XJ】2017年4月8日星期六,醞釀已久的北京新醫改在全市3600多家醫院落地,其醫改的主要內容,可詳見:“北京新醫改出臺 都有哪些亮點”http://www.neimengedu.cn/doc_14053.aspx)一文。今天,我們將以獨特的角度,解讀新醫改會對未來哪些職業產生影響,全是干貨。



byb.cn


一、醫藥代表基本上死蹺蹺了


  這次北京新醫改最突出的一點是藥品零差價,所有醫院的藥品采購,均是在統一的陽光平臺上進行,這基本上就杜絕了以藥養醫的通道,這也是中央嚴懲腐敗在醫療行業的具體體現,如此一來,可以從根本上化解相當一部分醫患矛盾。大家知道,為何醫患矛盾這么突出,醫生還是不愿離開這個崗位,因為有不少熱門崗位,還是相當有油水的。


  當然,新醫改之后,受影響最大,還真不是這些醫生,因為他們的收入,可以從醫事服務費中得到補償,受影響最大的是醫藥代表。那么,醫藥代表對醫療行業的腐敗程度到底有多深呢?給大家截取一段文章(聚焦醫藥代表:借推廣咨詢之名 行送禮賣藥之實 2017-04-10 08:10:00人民日報):


  在藥品的銷售環節,除了醫藥代表的主動為之,醫生作為另一方,也在交易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今年43歲的黃亦林是河北另一家三甲醫院放療科主任。他表示,部分醫生之所以心甘情愿地配合醫藥代表完成銷售任務,是因為在此過程中有不少油水可撈。


  “每賣出一盒藥品,醫藥代表可以獲得藥價10%的提成,而醫生則可獲得藥價20%至30%的回扣”,黃亦林說,“所以醫院里出現了一些‘大處方’醫生,本來只需要用一支的劑量,他筆鋒一轉,就寫成了3支”。


  王美蘭深諳此道:“‘環丙沙星’這種消炎藥剛出來時,那時我還在醫院實習,這個藥是13元錢進的,只是很小的一小瓶我們賣到115元。帶我們的大夫就說,消炎藥就開這個。開一瓶30塊提成,算科里面的收入,到時大家再分。藥從進到醫院,到開給患者,所有的環節都有好處。院長、財務、藥房、科主任、醫生包括護士所有人都有提成,就是比例不一樣罷了。”

  這種包含回扣的“帶金售藥”行為,不僅造成藥價虛高,也給我國的醫保資金造成了沉重的負擔。黃亦林表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是醫生的待遇普遍偏低。“醫生的專業技能服務無法通過薪資來體現,而‘以藥補醫’則給醫藥代表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牟利的空間,并逐漸成為行業內的潛規則”。


  大家看到了吧,因為以藥養醫,養肥了藥企、醫生,坑了老百姓和國家,所以,再不整治,醫患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國家最后會騎虎難下,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這招受打擊最大的職業就是醫藥代表!


二、混事的醫生快沒位置了


  取消了藥品加價,那醫院經營損失這一塊靠誰來補呢?當然是從醫事服務費來補。


  咱們每個人都去看過病,尤其是去過三甲醫院掛專家號,經常是等了數個小時,5分鐘就給你打發了,輪不上你去問醫生的份,問了醫生也不愛搭理你,為何呢?因為醫生也是人,一天看幾十號人,頭都大了,多一句話都不愛說,不信你就試試。一人平均5分鐘,一小時大約看5個人(每人中間登場還會浪費時間),按醫生一天工作8小時算,一天就要看40個病人。但很多醫生,遠遠大于這個數,有的甚至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你說人累到這個份上,還想說話嗎?


  那位看官說了,為啥醫生一天要看這么多人呢?這還真不能單純怪病人太多,而是“看醫生”的價格太便宜了。三甲醫院和普通醫院掛號費的差別不大,既然患者都要擠出一天的時間看病,付出差不多的費用,何不找一個專家看呢?因為過去這種“看醫生”的制度,造成了三甲醫院人滿為患,而普通醫院冷冷清清,現在調整掛號費的檔次,也就是為了分流患者。普通的小病、慢性病,就別去三甲找專家了。


  那現在的問題來了,提高了掛號費,專家會和你多說幾句嗎?

  這個是肯定的。既然是看醫生,那最需的就是醫生對病情的診斷,掛專家號和掛普通號最大的區別,就是在于對病情的準確診斷上。因為醫生這個職業,靠的都是經驗的積累。不僅在成為醫生之前,要學的東西比普通的大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當了醫生以后,還需要不斷的積累和學習,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的職業。所以,醫改之后,真正有經驗有本事的醫生收入不僅不會降低,而且還會增加,真正體現出了知識的價值,讓醫生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也為年青的、未來的醫生樹立了一個職業榜樣。


  獎優的過程,必然伴隨著罰劣。現在有很多的專家、教授,尤其是那些掛了一堆頭銜的,并非是因為醫技精湛,而是因為會搞關系。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以藥養醫的結果就是產生腐敗的溫床,有不少專家、教授,都是通過這條路上位的,而真正醫術高明的醫生,反到成為了另類。這次醫改,相信經過幾年的替換,那些靠走關系上臺混事的醫生,將會逐步失去市場。君不見,很多上電視臺做節目的醫生,講高血壓的,自己就有高血壓;講糖尿病的,自己就有糖尿病;講心臟病,自己就有心臟病......,你想想啊,自己都搞不定自己,怎么可能搞定別人呢?


三、對未來行業的影響


  馬云曾經放言,以后通過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會讓醫生失業。不過,依筆者來看,雖然人工智能發展的很快,阿爾法狗都戰勝了一流的圍棋高手,但是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我們可以預見到的是,在診病方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確實會替代醫生的部分工作,即使是現在,很多網友有病也是先問“度娘”,然后再看醫生,但在如何治病上,只要不是通過簡單吃藥能解決的病,還真的需要人工的參與,比如手術,完全脫離了人工的參與,肯定是不行的。不只是現在不行,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恐怕也不行。最大的可能是,機器會參與的越來越多,但最后還是不能完全脫離人工,這也是這次醫改的一個重要目的。


  其實,除了有一些疑難雜癥,和一些急癥,我們需要看醫生,絕大部分的慢性病,都是生活方式病,都與我們錯誤的生活方式有關,想解決這些問題,還真的不是單純靠醫生就可以搞定的,而主要是靠我們自己。既然看醫生的人工成本會越來越貴了,何不自己學習呢?

  總之,這次醫改有一個很明確的職業導向,除了藥價降了以外,大型設備檢查費也降了,而靠人力的費用,比如說醫護費、針灸按摩費、專家掛號費......,其實明眼人一看,提高的都是人工成本。因此,凡是標準化的東西,價格都會下降,不只是醫療行業,所有的行業都一樣,因此,這次醫改對于那些靠賣機器、賣藥吃飯的人,都是一個打擊。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