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本站>> 賣房送女留學不歸的夫妻真無人同情嗎

賣房送女留學不歸的夫妻真無人同情嗎

byb.cn
[本站] 作者 :XJ 日期:2017-4-21 00:01

  【byb.cn XJ】近日廣州日報的一則:“賣房送女留學卻嫁老外 父母崩潰:我們老了誰照顧”一文刷屏了(詳見:http://www.neimengedu.cn/doc_14121.aspx)。而更刷屏的,還有一篇評論文章。一個名為“連岳”的微信公眾號,就此事發了一篇評論文章:“一對典型的中國失敗父母”,居然引得10萬+的閱讀,6000多點贊和3000多的打賞,而刊發出來的網友留言,幾乎一邊倒地支持作者的觀點,而筆者留言,寫了一點不同意見,卻沒被入選,難道這對父妻的“悲劇”就真的無人同情嗎?其實,發生這樣的事情并不奇怪,只不過,是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的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快速到來,和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善的必然結果,下面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byb.cn


一、事件背景


  張勇今年61歲,妻子朱靜今年60歲,退休前,張勇是深圳一名家電配件廠的工程人員,妻子朱靜則是這家工廠的會計。朱靜31歲生下女兒張莉,在當時看來,張勇是“老來得女”了。張勇對女兒張莉格外疼愛,兩口子也定下了一個目標,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能讓獨生女兒到國外讀書。

  2006年,女兒以11分之差,沒考上理想的國內名牌大學,轉而和家里提出要出國留學。

  張勇夫妻,為了滿足女兒出國留學的愿望,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況下,節衣縮食,賣掉110平米的大房換成70平米的小房,湊夠了女兒的每年30萬元的留學費用,2007年,女兒也終于如愿進入到了美國理想的大學學習,全家都格外的興奮。

  但學成后的女兒,卻不想回國,并且嫁給了一個老外,這是夫妻兩人極力反對的,尤其是父親張勇,更是以斷絕父女關系相威脅。兩口子最擔心的,莫過于歲數大了,孩子沒有在身邊,無人照顧,而老夫妻又不愿意去人生地不熟悉的國外生活,搞的雙方的關系非常的僵。

  “子女有自己的夢想是好事,但也要考慮父母的感受啊。我現在真很后悔當初送她出去讀書,這是這輩子最錯誤的決定,你說讓我們老兩口去美國生活,現實嗎?不現實。我倆根本不具備在美國生活的條件和技能,也生活不習慣。”張勇說,他現在的感覺是辛辛苦苦幾十年,為別人培養了一個女兒。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兒失去了來往,這剩下的幾十年可怎么過?“將來我們老兩口老了誰來照顧?”


二、連岳一文把這對夫妻噴的狗血


  連岳認為張勇夫妻,這對失敗的父母,犯了一系列典型的錯誤:


  1、沒堅持夫妻關系是家庭的核心,孩子出生后,以滿足孩子為核心,情感上依賴孩子,霸占孩子,不能容忍孩子在情感上的獨立,他有自己的戀愛,即意味著背叛。

  2、沒有自我的父母更容易溺愛孩子,這像是賄賂。他們將無原則滿足孩子的要求,以為這樣更能留住孩子。賣房滿足孩子的大學夢,這就是無原則,無理性的決定,這種奢侈的花費自己承擔不起,硬著頭皮花了,對回報就有非理性的預期:我這筆錢花了,一切愿望得滿足。

  3、我這么愛你,我賣房子讓你讀書,你怎么可能不聽我的?聽明白了吧,我做這一切,不是愛你,是控制你。

  4、不許交外國男友,不能嫁給外國人,不能在外國工作,這都只是托辭,因為這更容易取得他人支持,到了最后,就不許找外省外市人,不許找非公務員,不許找矮于180公分的人,當你限制一個人自由之后,你不會收手,你有更強烈的沖動貫徹自己的意志。

  5、一對夫妻,年輕時沒自我,老了控制欲強。這是雙重災難,他們心理上從沒有自由自主過,卻用這見識去限制孩子,心理稍微正常的孩子,發展出一點能力的孩子,第一反應都是抗拒,本能地知道自己離得越遠越好,能在美國,就不回國,你們不習慣美國?那正好,可以不再強迫我。

  6、一個人有能力,他的活動空間一定大,他的時間一定值錢。你的孩子將來是大人物,你無法指望你一生病,他就伺候在你床前。這樣的孩子,世界顯得很小,從美國回家,也就一天的事。遺憾的是,坐井觀天的父母,自己的活動空間小,自己的時間不值錢,也以為全世界都該這樣,孩子的成長,讓他們恐慌。

  7、再過20年,人老了,病了,靠誰照顧?當然是靠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甚至靠機器人,只要你有錢,一點不用擔心,技術和市場會解決你的煩惱。一門心思養兒防老,攥著孩子不放,以為一切負擔都可交給孩子,到時他無能,天天陪著你,又有什么幫助?

  8、最失敗的一點是,向媒體哭訴孩子“不孝”,自己教育投資失敗。得到的或是自己成為笑話,或是愚蠢的輿論摧毀自己的孩子。哪一點好玩?哪一點有益?可是情緒失控的父母管不了那么多,要的就是毀滅。

  好好記住這對父母做的一切事情,不要重復他們的錯誤。愛你的孩子,愛他成為一個自由人,他才能回報自由人的愛。


  那么連岳對這對夫妻的評價,真是就那么合適嗎?


三、中國老齡社會的悲哀


  連岳的這篇文章,獲得了極高的閱讀量,并且從網友的留言中,也極力造成連岳的觀點,甚至有網友說,自己的父母就是這樣控制自己,下面給大家刊載幾篇點贊量排在前幾位的網友留言:


byb.cn


byb.cn

byb.cn

byb.cn

byb.cn

byb.cn

byb.cn

byb.cn


  其實,張勇夫妻和女兒之間的矛盾,是處于社會轉型期中國社會綜合矛盾的縮影。

  當初張勇夫妻在女兒身上的不計成本的投入,既是對女兒的愛,也是希望女兒能出人頭地后可以反哺他們二人,這種心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作為獨生子女這個特殊的社會階段,每對父母對未來的期望只能寄托在這個獨生女兒身上,而沒有其他的選擇。如果他有兩個,或者更多的孩子,二人絕對不會不計成本為這一個孩子投入,也絕對不會對這一個女兒有過高的期望,女兒也不會有那么沉重的回饋負擔,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連岳在第7條提出的,“再過20年,人老了,病了,靠誰照顧?當然是靠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甚至靠機器人,只要你有錢,一點不用擔心,技術和市場會解決你的煩惱。”。這種想法,既不現實,也難以實現。

  為什么說不現實,就是這對夫妻,已經把一生中賺的大部分錢,都投在孩子身上了,而不是用在自己的養生或者理財上,他們為孩子的成長,甚至付出了高昂的健康成本,到老了,人活著,一身病,錢卻沒了,他們當然希望自己在年輕時的投資能有回報啊,結果卻令他們大失所望,這就好比,你投資做了一個項目,本以為可以獲得高額的回報,但最后卻賠本了,你說他能不憤怒嗎?再何況,人是情感動物,人工智能再發達,也是無法替代血肉之情的情感交流的。


  連岳和一些網友,在譴責這對夫妻自私的同時,怎么沒人譴責女兒也自私呢?

  要說自私,事件中所有的當事人,都是挺自私的,都沒有站到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雙方能心平氣各的多為對方著想,相互妥協一下,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解決。兒孫自有兒孫福,夫妻把孩子培養成人了,就算完成了歷史使命,應該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老年生活,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女兒的回報。女兒也應該充分體量父母為自己的付出,走到哪,都應該懂得感恩,這是一個做人的基本原則。


  歸根結底,還是中國獨身子女政策帶來的弊端開始顯現。

  中國目前大概有100萬失獨家庭,到2050年,預計會有超過1000萬,屆時,他們的養老問題,變得異常嚴重。雖然張勇的家庭,不是失獨的家庭,但從目前發展的態勢上看,和失獨家庭也并無兩樣。老齡化社會來的太快了,很多人都是未富先老,因病返貧,當年齡大了失去了掙錢能力時,卻還有一身的病,而此時的社會保障體系又跟不上。大家去社會上轉轉,你會發現,能看得上的養老社區,大部分人都覺得財力不濟。連岳所說的“只要你有錢”,這是一切養老的前提,如果沒錢呢?這個依靠“專業機構”、“機器人”養老都無法實現,而張勇夫妻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窘境。不能簡單地認為這對夫妻自私,他們的“自私”,是因為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健全體現出來的。


  發達國家,之所以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要求子女反哺式養老,逐步變成接力式養育,即父母只負責養育下一代,而不再過多負責上一代,上一代的問題,交由社會來負責,如果這樣的格局完善了,父母就會很少再干涉兒女的工作、婚姻等大事了,所以張勇夫妻的問題,絕對不是他們個體的問題,也絕對不能用“失敗的夫妻”來簡單定義,這其實是一個社會的問題,他們二人的故事,只是這個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罷了!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