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性差異 女人更易得老年癡呆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嵐
老太太更易“癡呆” 因為她是女性?
在坊間曾經存在這樣一種說法,活得越長,就越容易得老年癡呆癥。在美國的500萬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女性占了三分之二,因此曾有來自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認為,發病差異可能源于女性壽命更長。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希望找到除壽命之外的其他解釋。就在不久前有研究表明,這種被稱為“癡呆癥”的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也可能與性別差異相關,女性可能更早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癥狀。
此外研究者還發現,所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都會出現海馬退化,但這一癥狀對藥物的反應在男性和女性中不同。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雌性生殖激素使大麻素受體對四氫大麻酚的敏感性降低,這使得女性在反復暴露于藥物下時不太敏感。因此在藥物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時,研究人員也需要注意到性別差異對藥效的影響。
女性擅用白質思考
在男性與女性的大腦之間,究竟存在著哪些差異?這些年來,這個問題始終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關于“男女有別”的研究有不少——女性左右半腦之間的連路比男性更好,而男性大腦的個別部分表現得更為活躍,尤其是負責運動技巧的小腦;男性大腦的前、后兩部分的連路更好,這使他們具備更好的迅速感知信息,并立即用它執行復雜任務的能力,這意味著他們在學習游泳或停車等方面更擅長;女性擅長一心多用,能夠多任務同時進行,這意味著大腦的不同部位之間均有聯系。
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教研室的朱心紅博士告訴記者,大腦作為很高級的中樞系統,它不會自主產生任何行為,而是其他感官來影響它,然后通過大腦來調節其他感官,它們之間存在一個相互的關系。“所以我們所要討論的差異,并非是一個形態上的差異,而是調節功能的差異。”
的確,數據表明男女大腦中的海馬體并沒有體積上的差別。但是除了海馬體之外,在大腦中還要許多不同的職位功能,比如說灰質和白質。男性大腦中的灰質大約是女性大腦的6.5倍,但是女性大腦中的白質卻是男性的10倍,科學家認為,這種差異可能為男女在思考方式上的不同做出解釋——男性喜歡運用灰質思考,灰質中富含大量的神經元;女性則擅長用白質思考,白質包含更多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體,這些連接允許女性的大腦比男性運轉更快。為什么你明明有理卻總吵不過她?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人類最大的“性器官”
在最暢銷心理學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中,闡述了一個有趣的理論,就是“男女兩性之間就像外星種族一樣存在巨大差異”。盡管人們對兩性之間存在能力差異早已有所了解,但是不少權威的研究已經證實,這些差異統統都是“天生的”。
如果你需要執行一項需要記住長相、把某人從眾人中辨認出來的任務,你可以完成得很好嗎?最后一次在哪里看到這張面孔,在這個人身上發現什么與眾不同之處,這是自己在某處見過的那個人嗎?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女人在這方面更擅長。這就是“板上釘釘”的男女差異。
像這樣的性別差異還有很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結果顯示,青春期過后兩性之間的差異變得更明顯,比如說語言能力。簡單地說,如果男人發現自己總是辯駁不過自己的太太,除了因為“連路問題”,使男人天生腦子轉得不如女人快之外,還因為在語言表達方面,女人也是“專家”。
曾有不少學者認為腦才是人類最大的“性器官”,主導我們性行為的反應及男女各自不同的思想行為,但問題是男女的思想及行為是否真的有差異呢?不少科學家就此作出不同研究及實驗。有心理學家與英國廣播有限公司(BBC)合作,為53個國家超過20萬人在網上進行“空間旋轉測驗”及“直線角度判斷”,結果顯示男人的平均成績明顯比女人高。除了“空間感”的測驗,科學家也透過“情緒感應測試”研究男女差異,發現女人在這測驗中比男人有優勢。
[話題延伸]有趣的“男女大不同”
“不少男女差異的發生,主要是因為第二性征的原因,比如說激素水平分泌所引起的腦認知方面的區別。”朱博士告訴記者,“第二性征會為人們帶來很多變化,其中激素水平的變化最為明顯,例如下丘腦垂體技術、腎上腺素、睪丸素、雌激素等等,這些都會引起機體的性別差異。”正如朱博士所說的那樣,男女之間存在的差異,除了大腦結構的區別之外,最主要的是受到激素的影響。我們體內不同的激素猶如不同的指揮官,不但會決定我們的生理狀態,還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作息和習慣,小至眨眼睛的頻率,大至消化食物的能力。
相比于男性,女性眨眼的頻率更高,因此女性更易受到眼睛干澀的影響。而男性頭發生長得更快,是因為雄性激素會刺激毛囊,從而促使頭發生長加快,所以男性比女性頭發的生長速率快6.5%。
女性得抑郁癥概率比男性高,原因可能是男性的大腦中,會更多產生一種能阻止情緒低落的激素。女性哭泣的次數比男性多4倍,她們大多是晚上7時和10時之間哭泣。受激素水平影響,女性生物鐘要比男性快1.7~2.3小時。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