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爆發流感307人亡人數超SARS!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7-8-6 00:01
【byb.cn 】(來源:財新網)財新網消息,香港于5月中進入了夏季流感期,而流感活躍程度在近周維持在高水平,整體死亡人數已追上香港2003年SARS爆發時水平。香港衛生署公布,由5月5日截至8月2日,入住公立醫院、經化驗確診為流感的人數共14713人,共450宗嚴重流感個案,死亡人數307人,死亡比率為2.1%。
在450宗嚴重流感個案中,錄得19宗兒童(年齡小于18歲)流感相關的嚴重并發癥個案,包括3宗死亡個案。 衛生署防護中心發言人在近日表示,“香港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維持在高水平,預期未來數星期仍然活躍。”
據香港衛生署7月中公布的數據,流感爆發個案主要集中于養老院,占比為52%,其次是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占比為22.8%。
據香港衛生署出版的網上周刊《傳染病直擊》報道,今年的香港夏季流感爆發時間由往年的7到9月提前至5月,截至7月15日的過去一周,流感的陽性檢測率達到最高峰40.86%,超過了自2015年冬季38.71%的最高值。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霍英東基金(傳染病學)教授袁國勇曾分析此次病毒高峰期的形成原因:“2016/17年H3N2甲型流感有一個小的抗原變異(N121K),此變異有可能使過去兩年所用的流感疫苗失效。香港的H3N2甲型流感毒株也出現了N121K變異(編者注:毒株變異為抗原表位發生突變),從2016年7月到2017年3月,約20%的H3N2毒株出現N121K變異,而2017年5月,多于35%的H3N2毒株出現N121K變異。此變異可能為今夏流感高峰的一個原因。”此外,他們表示也與不同人群抵抗力下降、環境及衛生習慣有關。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在香港,流感一般于1至3月和7、8月較為流行。上一次的流感高峰發生于2014年尾至2015年初。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大流行在過去每隔約 10 – 50 年出現一次。而大流行的時間無法預測。流感大流行通常伴隨較多感染個案及較嚴重的病情,引致較高死亡率,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影響。
香港在2003年2月至6月期間曾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非典型肺炎),據財新記者向衛生署查詢,SARS期間香港共確認1755人染病,299人死亡。SARS的死亡率高達17%,是香港近些年最嚴重的疫情。
近期香港主要流行的病毒為甲型H3N2流感。已知的流感病毒有三種類型: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流感病毒可依據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emagglutinin,即H)及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即N)兩種抗原類型,再細分為不同亞型。患者多表現出普通流行性感冒的癥狀,有時會出現腹瀉和嘔吐,重者會繼發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流感病毒主要透過由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傳播,亦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播。
值得慶幸的是,流感活躍程度在過去一星期略有下降。據香港衛生署統計,在7月23日至29日的一周內,香港定點普通科診所呈報的流感樣病例平均宗數為10宗(每千個診癥計算),低于前一周的12.2宗。定點私家醫生呈報的流感樣病例平均宗數為72.4宗(每千個診癥計算),低于前一周的76.4宗。
另據中新網報道,香港特區衛生署政府衛生防護中心日前調查一名六個月大女嬰感染嚴重甲型流感的個案,女嬰臨床被診斷為腦病變及心肌炎,留醫聯合醫院,現時情況穩定。在衛生防護中心收集的呼吸道樣本中,檢出對季節性流感病毒陽性比率連續兩周下降,流感高峰或有回落的跡象。調查顯示,該名六個月大的女嬰過往健康良好,自上月30日起出現發燒、咳嗽、腹瀉及抽搐等病征,第二天被送往聯合醫院急癥室,并轉送兒科深切治療部進一步治療。初步調查顯示女嬰未有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潛伏期間并無外游。她的母親及四歲姐姐最近亦曾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癥,并已求醫,情況穩定。
香港衛生署表示,在2017/18流感季節,會繼續為6個月至未滿12歲兒童,65歲或以上長者,孕婦,智障人士及領取傷殘津貼人士提供資助接種流感疫苗。
近期流感令香港公立醫院急缺人手、應接不暇,香港政府呼吁私家醫生到公立醫院兼職協助,截至7月28日,至少有24名私家醫生表示愿意在夏季流感高峰期下前往公立醫院兼職,紓緩人手短缺問題。
在450宗嚴重流感個案中,錄得19宗兒童(年齡小于18歲)流感相關的嚴重并發癥個案,包括3宗死亡個案。 衛生署防護中心發言人在近日表示,“香港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維持在高水平,預期未來數星期仍然活躍。”
據香港衛生署7月中公布的數據,流感爆發個案主要集中于養老院,占比為52%,其次是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占比為22.8%。
據香港衛生署出版的網上周刊《傳染病直擊》報道,今年的香港夏季流感爆發時間由往年的7到9月提前至5月,截至7月15日的過去一周,流感的陽性檢測率達到最高峰40.86%,超過了自2015年冬季38.71%的最高值。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霍英東基金(傳染病學)教授袁國勇曾分析此次病毒高峰期的形成原因:“2016/17年H3N2甲型流感有一個小的抗原變異(N121K),此變異有可能使過去兩年所用的流感疫苗失效。香港的H3N2甲型流感毒株也出現了N121K變異(編者注:毒株變異為抗原表位發生突變),從2016年7月到2017年3月,約20%的H3N2毒株出現N121K變異,而2017年5月,多于35%的H3N2毒株出現N121K變異。此變異可能為今夏流感高峰的一個原因。”此外,他們表示也與不同人群抵抗力下降、環境及衛生習慣有關。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在香港,流感一般于1至3月和7、8月較為流行。上一次的流感高峰發生于2014年尾至2015年初。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大流行在過去每隔約 10 – 50 年出現一次。而大流行的時間無法預測。流感大流行通常伴隨較多感染個案及較嚴重的病情,引致較高死亡率,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影響。
香港在2003年2月至6月期間曾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非典型肺炎),據財新記者向衛生署查詢,SARS期間香港共確認1755人染病,299人死亡。SARS的死亡率高達17%,是香港近些年最嚴重的疫情。
近期香港主要流行的病毒為甲型H3N2流感。已知的流感病毒有三種類型: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流感病毒可依據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emagglutinin,即H)及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即N)兩種抗原類型,再細分為不同亞型。患者多表現出普通流行性感冒的癥狀,有時會出現腹瀉和嘔吐,重者會繼發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流感病毒主要透過由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傳播,亦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播。
值得慶幸的是,流感活躍程度在過去一星期略有下降。據香港衛生署統計,在7月23日至29日的一周內,香港定點普通科診所呈報的流感樣病例平均宗數為10宗(每千個診癥計算),低于前一周的12.2宗。定點私家醫生呈報的流感樣病例平均宗數為72.4宗(每千個診癥計算),低于前一周的76.4宗。
另據中新網報道,香港特區衛生署政府衛生防護中心日前調查一名六個月大女嬰感染嚴重甲型流感的個案,女嬰臨床被診斷為腦病變及心肌炎,留醫聯合醫院,現時情況穩定。在衛生防護中心收集的呼吸道樣本中,檢出對季節性流感病毒陽性比率連續兩周下降,流感高峰或有回落的跡象。調查顯示,該名六個月大的女嬰過往健康良好,自上月30日起出現發燒、咳嗽、腹瀉及抽搐等病征,第二天被送往聯合醫院急癥室,并轉送兒科深切治療部進一步治療。初步調查顯示女嬰未有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潛伏期間并無外游。她的母親及四歲姐姐最近亦曾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癥,并已求醫,情況穩定。
香港衛生署表示,在2017/18流感季節,會繼續為6個月至未滿12歲兒童,65歲或以上長者,孕婦,智障人士及領取傷殘津貼人士提供資助接種流感疫苗。
近期流感令香港公立醫院急缺人手、應接不暇,香港政府呼吁私家醫生到公立醫院兼職協助,截至7月28日,至少有24名私家醫生表示愿意在夏季流感高峰期下前往公立醫院兼職,紓緩人手短缺問題。
有關【流感】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