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少女每做噩夢就瀕臨猝死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7-10-31 00:01
【byb.cn 】(來源:深圳大事件)13歲的小敏原本是一名天真爛漫,愛玩愛笑的中學生,還是班上的游泳健將。但從2013年開始,小敏患上了一種離奇的怪病,父母發現女兒有時在清晨將醒未醒做“噩夢”,在夢魘中小敏如同受到極恐怖的驚嚇,口吐白沫,面色青紫,四肢不停抽搐,任憑家屬如何呼叫都不能喚醒,蘇醒后小敏卻全不記得夢中的情景。父母四處求醫,但小敏的怪病絲毫不見好轉。
長QT綜合征并尖端扭轉性室速
2月前,一場“噩夢”再度襲來,小敏在夢魘中抽搐發紺、氣若游絲,當地醫院初步診斷為“心跳呼吸驟停,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由于病情危重緊急轉院搶救,此時小敏心臟如同暴風雨中的花朵,每幾分鐘就出現一次室速室顫,需反復電除顫搶救,隨時可能凋零。
找到病因,原來是它惹的禍 ——
經過抗心律失常、抗休克、護腦、維持生命體征等積極搶救,一周后小敏終于度過了重重難關,從重癥病房轉入心血管內科。
心內科電生理小組經過詳細分析病史資料,復習小敏及其父母心電圖,并借助基因診斷,發現小敏患的是一種惡性遺傳性心律失常疾病:先天性長QT綜合征。
一旦發病,可能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 ——
這種疾病極為惡性,沒發病時很“健康”,一旦發病會出現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很可能會猝死,甚至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可以說每一次的“噩夢”都是“死神的召喚”。
心內心外手術團隊專家與死神做斗爭救命神器奪回花季少女
對于小敏這種高猝死風險的先天性長QT綜合征,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救命神器”ICD(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相當于隨身帶了一名醫生,全天候監護患者,一旦發現危險情況,ICD會立即給患者進行電擊除顫挽救生命。
9月30日在醫生們的通力合作下,進行了深圳市首例兒童ICD植入術。經過90分鐘的努力,“救命神器”順利植入心臟并正常工作。
小敏在重癥監護室度過危險期后,安返病房。在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下,小敏終于擺脫了恐怖的“死亡噩夢”,近日順利痊愈出院。
什么是先天性長QT(LQT)綜合征
先天性長QT(LQT)綜合征是一種心臟結構正常的家族性疾病,心電圖表現為QT/QTc 間期延長,可發生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臨床上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不伴有先天性耳聾,此型常見;
另一種是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伴有先天性神經性耳聾,預后差。
1型患者運動(特別是游泳)中發生心臟事件的頻率高,但致命性低,β-受體阻滯劑有保護作用;
2型患者對響聲刺激非常敏感,特別是在睡眠中或休息時;
3型是惡性度最高,且β-受體阻滯劑無效。
所有高危患者(尤其是1型患者)均應減少體力活動,特別是競技運動,避免應用延長心臟復極的藥物。
長QT綜合征并尖端扭轉性室速
2月前,一場“噩夢”再度襲來,小敏在夢魘中抽搐發紺、氣若游絲,當地醫院初步診斷為“心跳呼吸驟停,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由于病情危重緊急轉院搶救,此時小敏心臟如同暴風雨中的花朵,每幾分鐘就出現一次室速室顫,需反復電除顫搶救,隨時可能凋零。
找到病因,原來是它惹的禍 ——
經過抗心律失常、抗休克、護腦、維持生命體征等積極搶救,一周后小敏終于度過了重重難關,從重癥病房轉入心血管內科。
心內科電生理小組經過詳細分析病史資料,復習小敏及其父母心電圖,并借助基因診斷,發現小敏患的是一種惡性遺傳性心律失常疾病:先天性長QT綜合征。
一旦發病,可能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 ——
這種疾病極為惡性,沒發病時很“健康”,一旦發病會出現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很可能會猝死,甚至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可以說每一次的“噩夢”都是“死神的召喚”。
心內心外手術團隊專家與死神做斗爭救命神器奪回花季少女
對于小敏這種高猝死風險的先天性長QT綜合征,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救命神器”ICD(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相當于隨身帶了一名醫生,全天候監護患者,一旦發現危險情況,ICD會立即給患者進行電擊除顫挽救生命。
9月30日在醫生們的通力合作下,進行了深圳市首例兒童ICD植入術。經過90分鐘的努力,“救命神器”順利植入心臟并正常工作。
小敏在重癥監護室度過危險期后,安返病房。在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下,小敏終于擺脫了恐怖的“死亡噩夢”,近日順利痊愈出院。
什么是先天性長QT(LQT)綜合征
先天性長QT(LQT)綜合征是一種心臟結構正常的家族性疾病,心電圖表現為QT/QTc 間期延長,可發生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臨床上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不伴有先天性耳聾,此型常見;
另一種是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伴有先天性神經性耳聾,預后差。
暈厥是長QT綜合征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男性發病早于女性。有猝死家族史、首次發生暈厥的年齡輕、QTC間期延長明顯的患者猝死危險性增加。按基因類型劃分,長QT綜合征1、2、3中基因類型代表的危險程度及觸發因素各有不同。
1型患者運動(特別是游泳)中發生心臟事件的頻率高,但致命性低,β-受體阻滯劑有保護作用;
2型患者對響聲刺激非常敏感,特別是在睡眠中或休息時;
3型是惡性度最高,且β-受體阻滯劑無效。
所有高危患者(尤其是1型患者)均應減少體力活動,特別是競技運動,避免應用延長心臟復極的藥物。
有關【猝死】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