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專家談:男女長壽秘訣大不同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7-11-11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俗話說“男女有別”。生活中的男女好像分屬地球的兩極,有著不同的口味、興趣、習慣……事實上,男女之間的差異遠不止這些。
你一定想不到,疾病也有“性別歧視”,男女的養生側重點其實大有不同。今天,生命君就為愛惜身體的你講一講男女專屬的長壽秘訣。看準性別,可不要學錯了!
受訪專家: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專家、教授 沈雁英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主任 許頂立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王玉平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男科中心副主任醫師 張志超
一、男子偏弱,“女漢子”越來越多
最近,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這項監測每五年發布一次,生命君迫不及待地仔細研讀,總結出了三點隱藏的健康秘密。
①20~30歲 男性護前列腺,女性防偏頭痛
據中華醫學會統計,30歲左右男性前列腺疾病發病率為30%。前列腺炎只是男人的小感冒,多喝水、性生活規律、溫水洗澡有利前列腺健康。 有研究數據顯示,75%的偏頭痛患者為女性,年齡大多在20~45歲,半數左右發生在月經前后。女性應避免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防止過分勞累,在清淡飲 食的同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②30~40歲 男性防消化疾病,女性護子宮
三四十歲的男性消化疾病高發,以慢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等)、胃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炎癥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最為常見。共同誘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這個年齡段的男性要注意規律飲食,減少不必要的應酬。
我國育齡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為10%~15%,21~29是生育黃金期,女同胞們要把握住,錯過這個時期也會有疾病找上門。養護子宮,女性可每周進行3次瑜伽或1次中強度全身活動,但要避免重體力勞動。
③40~50歲 男性防高血壓,女性防更年期
四五十歲男性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罪魁禍首是糟糕的飲食習慣。男性需要細嚼慢咽,吃飯時間控制在40分鐘,多吃蔬菜和豆類,每周進行2~3次運動。
中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減少,面臨停經、更年期等轉折點。建議 “先睡心,后睡目”,晚9點后就應保持心情平靜,不看情節緊張、悲情的電視劇。11點準時睡覺,保證7小時的睡眠。
④50~60歲 男性防糖尿病,女性留神心臟病
據“中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男性患病率超女性2倍。中年男人要多吃果蔬,減少肥肉、全脂奶制品的攝入;堅持鍛煉,如慢跑等。若 減掉7%的體重,就能將患糖尿病風險降低50%。 女性50歲后心臟病患病風險大大提高,中老年女性要保護心臟健康,定期查心電圖,少熬夜,通過做瑜伽、聽音樂、聊天等方式減壓,飲食上減少油、鹽的攝入。
⑤60~70歲 男性防腦卒中,女性防骨折
據統計,男性患腦卒中風險略高于女性,吸煙男性患病風險成倍提升。男性盡量戒煙,并控制高血壓。
60%~70%的60歲以上女性患骨質疏松。女性應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蝦皮等,并多曬太陽。
⑥70~80歲 男性防血管病,女性防認知障礙
我國約有6500萬~1.3億血管病患者,7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20%~30%,男女比例為5:4。此階段男性需要放慢生活節奏,少吃大魚大肉,穿寬松的鞋襪,避免盤腿坐和蹺二郎腿。
絕經后女性患認知障礙幾率高于男性3倍,老人應做到能動就動、能學就學、能看就看。多參加社區活動和家庭事務,常進行學習、體力訓練。
三、男左女右,長壽有方
男女養生各有側重,選對方法事半功倍,選錯了也不要緊,生命君這就幫你一一糾正,從此拒絕做無用功。
①男要“冷”養,女要“熱”養
澳大利亞研究發現,生活在溫暖、陽光充足地區的女性壽命較長;在氣候涼爽地區居住的男性則活得更久。生活中,男人“火力壯”、怕熱;女人易手腳涼、怕冷。
男人在蒸桑拿或熱水浴時,溫度以37℃~41℃為宜,每次15~20分鐘。還應“戒掉”把筆記本電腦放在大腿上用、長時間騎車或駕車、愛穿緊厚牛仔褲、長期坐在寬松沙發里等習慣,這些習慣會導致陰囊被包圍受壓,睪丸溫度上升,生殖功能受到影響。
女人睡前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能緩解腰背疼痛,促進睡眠;做家務時多用溫水,預防關節炎和婦科病等;注意隨時增添衣物能保護好腹部,少吃寒性、生冷食物,以免被月經不調、痛經等困擾。
②男人補鋅,女人補鐵鈣
生理結構的差異,決定了男女對營養素需求的不同。
對男人來說,鋅元素至關重要,它影響雄性激素的分泌。在正常排泄中,男性流失的鋅元素遠多于女性,成年女性每日需攝入11.5毫克鋅,男性則要15毫克。男人應多吃紫菜、牛肉、豬肝、芝麻、海產品等富含鋅的食物。
而對于女性,鐵和鈣非常重要。19~50歲的女人,平均每天大約需要補18毫克的鐵,男性8毫克即可。50歲以前的女性,每天約需補800毫克鈣,50歲以后要漲到1000毫克。
女人應多吃牛肉、雞胸肉、三文魚、動物肝臟、黑巧克力等富含鐵的食物,以及奶制品、豆制品、雞蛋等富含鈣的食物。
③男人管住嘴,女人睡好覺
男人病從口入的風險更大,男人抽煙、大量飲酒的人數多,也更喜吃肉,應酬相較女人更多,所以男人需要管住嘴,合理飲食,規律生活。
因性格、心理等原因,女性睡眠質量不佳的人數是男性的1.7倍。女人可在睡前喝點牛奶,吃點麥片等助眠食物,睡前2小時不劇烈運動,晚9點后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劇。
④男人護胃,女人養腦
男人管不好嘴,胃跟著受傷,男性胃潰瘍、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發生率更高。男人想護好胃,要告別高鹽、高油飲食,可適當吃些面食、小米粥及香蕉等養胃食物,并抓住早上5:00~7:00和睡前20:00~21:00兩個“黃金時段”仰臥床上揉腹。
年老女性認知障礙癥患病率高于男性,且大腦萎縮程度較高。興趣、好心態等是養腦的“必需品”,中老年女性更要注重培養興趣愛好,多與人交流,融入社會。
⑤男人練力量,女人練柔韌
對男人來說,失去肌肉就失去了生命之本。中年人可以針對肩背上臂、腰腹部、下肢的肌肉分別鍛煉,并重點“攻破”腰腹部。老年人則可通過舉啞鈴練上肢、半蹲練下肢等較緩和的方法進行。
曲線與柔軟完美的結合,成就了女人令人艷羨的身段。盡管有些人天生柔韌性不好,但后天練習也很有效,年過40歲同樣不晚。推薦大家做做瑜伽,既能練柔韌,又能靜心養生。
⑥男人需要安靜,女人需要排解
男女心理需求不同,出現心理壓力時的表現也不一樣。
情緒爆發時,不少男人會帶著點雄性激素的“暴力”,愛摔東西、動手動腳。男人不能把事情憋在心里,但也建議收斂一下發泄方法,學著安靜些。
女人比男人更需要排解情緒垃圾,“哭”和“說”是緩解壓力的利器,女孩哭吧說吧真的不是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長壽的秘訣滲透在生命的各個階段及生活的點滴之中。生命君已經按照這份養生指導練起來了,你還在等什么?▲ (生命時報記者 張原)
你一定想不到,疾病也有“性別歧視”,男女的養生側重點其實大有不同。今天,生命君就為愛惜身體的你講一講男女專屬的長壽秘訣。看準性別,可不要學錯了!
受訪專家: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專家、教授 沈雁英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主任 許頂立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王玉平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男科中心副主任醫師 張志超
一、男子偏弱,“女漢子”越來越多
最近,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這項監測每五年發布一次,生命君迫不及待地仔細研讀,總結出了三點隱藏的健康秘密。
①給力的中國人
過去的五年,我國國民體質水平總體略有提升,達標率上漲7%,達到89.6%,國民體質綜合指數增長0.15達100.54。(國民體質綜合指數是 一個相對數,以2000年為基數,數值100,越大表明體質水平越高) 在此次監測的三大類內容中,國人在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兩方面都很爭氣,指數分別提升1.13和0.01,只有身體形態指數小幅下滑0.01。
②男兒當自強
雖然國民體質整體提高,但成年男同胞們結結實實拖了全國人民后腿。我國成年男性國民體質達標率下降0.1%,國民體質綜合指數下降0.41。雖然看起來不多,但成年男性體質從上次統計開始就下降了,一跌跌了十年啊!
③婦女能頂半邊天
大丈夫們的體質下降不要緊,女漢子們扛起了健康大旗。數據顯示,我國女性國民體質達標率為91.1%,國民體質綜合指數為101.42,兩項數據均明顯高于男性。
二、威脅男女的“健康炸彈”
①20~30歲 男性護前列腺,女性防偏頭痛
據中華醫學會統計,30歲左右男性前列腺疾病發病率為30%。前列腺炎只是男人的小感冒,多喝水、性生活規律、溫水洗澡有利前列腺健康。 有研究數據顯示,75%的偏頭痛患者為女性,年齡大多在20~45歲,半數左右發生在月經前后。女性應避免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防止過分勞累,在清淡飲 食的同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②30~40歲 男性防消化疾病,女性護子宮
三四十歲的男性消化疾病高發,以慢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等)、胃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炎癥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最為常見。共同誘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這個年齡段的男性要注意規律飲食,減少不必要的應酬。
我國育齡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為10%~15%,21~29是生育黃金期,女同胞們要把握住,錯過這個時期也會有疾病找上門。養護子宮,女性可每周進行3次瑜伽或1次中強度全身活動,但要避免重體力勞動。
③40~50歲 男性防高血壓,女性防更年期
四五十歲男性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罪魁禍首是糟糕的飲食習慣。男性需要細嚼慢咽,吃飯時間控制在40分鐘,多吃蔬菜和豆類,每周進行2~3次運動。
中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減少,面臨停經、更年期等轉折點。建議 “先睡心,后睡目”,晚9點后就應保持心情平靜,不看情節緊張、悲情的電視劇。11點準時睡覺,保證7小時的睡眠。
④50~60歲 男性防糖尿病,女性留神心臟病
據“中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男性患病率超女性2倍。中年男人要多吃果蔬,減少肥肉、全脂奶制品的攝入;堅持鍛煉,如慢跑等。若 減掉7%的體重,就能將患糖尿病風險降低50%。 女性50歲后心臟病患病風險大大提高,中老年女性要保護心臟健康,定期查心電圖,少熬夜,通過做瑜伽、聽音樂、聊天等方式減壓,飲食上減少油、鹽的攝入。
⑤60~70歲 男性防腦卒中,女性防骨折
據統計,男性患腦卒中風險略高于女性,吸煙男性患病風險成倍提升。男性盡量戒煙,并控制高血壓。
60%~70%的60歲以上女性患骨質疏松。女性應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蝦皮等,并多曬太陽。
⑥70~80歲 男性防血管病,女性防認知障礙
我國約有6500萬~1.3億血管病患者,7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20%~30%,男女比例為5:4。此階段男性需要放慢生活節奏,少吃大魚大肉,穿寬松的鞋襪,避免盤腿坐和蹺二郎腿。
絕經后女性患認知障礙幾率高于男性3倍,老人應做到能動就動、能學就學、能看就看。多參加社區活動和家庭事務,常進行學習、體力訓練。
三、男左女右,長壽有方
男女養生各有側重,選對方法事半功倍,選錯了也不要緊,生命君這就幫你一一糾正,從此拒絕做無用功。
①男要“冷”養,女要“熱”養
澳大利亞研究發現,生活在溫暖、陽光充足地區的女性壽命較長;在氣候涼爽地區居住的男性則活得更久。生活中,男人“火力壯”、怕熱;女人易手腳涼、怕冷。
男人在蒸桑拿或熱水浴時,溫度以37℃~41℃為宜,每次15~20分鐘。還應“戒掉”把筆記本電腦放在大腿上用、長時間騎車或駕車、愛穿緊厚牛仔褲、長期坐在寬松沙發里等習慣,這些習慣會導致陰囊被包圍受壓,睪丸溫度上升,生殖功能受到影響。
女人睡前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能緩解腰背疼痛,促進睡眠;做家務時多用溫水,預防關節炎和婦科病等;注意隨時增添衣物能保護好腹部,少吃寒性、生冷食物,以免被月經不調、痛經等困擾。
②男人補鋅,女人補鐵鈣
生理結構的差異,決定了男女對營養素需求的不同。
對男人來說,鋅元素至關重要,它影響雄性激素的分泌。在正常排泄中,男性流失的鋅元素遠多于女性,成年女性每日需攝入11.5毫克鋅,男性則要15毫克。男人應多吃紫菜、牛肉、豬肝、芝麻、海產品等富含鋅的食物。
而對于女性,鐵和鈣非常重要。19~50歲的女人,平均每天大約需要補18毫克的鐵,男性8毫克即可。50歲以前的女性,每天約需補800毫克鈣,50歲以后要漲到1000毫克。
女人應多吃牛肉、雞胸肉、三文魚、動物肝臟、黑巧克力等富含鐵的食物,以及奶制品、豆制品、雞蛋等富含鈣的食物。
③男人管住嘴,女人睡好覺
男人病從口入的風險更大,男人抽煙、大量飲酒的人數多,也更喜吃肉,應酬相較女人更多,所以男人需要管住嘴,合理飲食,規律生活。
因性格、心理等原因,女性睡眠質量不佳的人數是男性的1.7倍。女人可在睡前喝點牛奶,吃點麥片等助眠食物,睡前2小時不劇烈運動,晚9點后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劇。
④男人護胃,女人養腦
男人管不好嘴,胃跟著受傷,男性胃潰瘍、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發生率更高。男人想護好胃,要告別高鹽、高油飲食,可適當吃些面食、小米粥及香蕉等養胃食物,并抓住早上5:00~7:00和睡前20:00~21:00兩個“黃金時段”仰臥床上揉腹。
年老女性認知障礙癥患病率高于男性,且大腦萎縮程度較高。興趣、好心態等是養腦的“必需品”,中老年女性更要注重培養興趣愛好,多與人交流,融入社會。
⑤男人練力量,女人練柔韌
對男人來說,失去肌肉就失去了生命之本。中年人可以針對肩背上臂、腰腹部、下肢的肌肉分別鍛煉,并重點“攻破”腰腹部。老年人則可通過舉啞鈴練上肢、半蹲練下肢等較緩和的方法進行。
曲線與柔軟完美的結合,成就了女人令人艷羨的身段。盡管有些人天生柔韌性不好,但后天練習也很有效,年過40歲同樣不晚。推薦大家做做瑜伽,既能練柔韌,又能靜心養生。
⑥男人需要安靜,女人需要排解
男女心理需求不同,出現心理壓力時的表現也不一樣。
情緒爆發時,不少男人會帶著點雄性激素的“暴力”,愛摔東西、動手動腳。男人不能把事情憋在心里,但也建議收斂一下發泄方法,學著安靜些。
女人比男人更需要排解情緒垃圾,“哭”和“說”是緩解壓力的利器,女孩哭吧說吧真的不是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長壽的秘訣滲透在生命的各個階段及生活的點滴之中。生命君已經按照這份養生指導練起來了,你還在等什么?▲ (生命時報記者 張原)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