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點對嗎?

【byb.cn 大道至簡】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老話:“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當然,這句話很好理解:如果自己不生孩子,沒有后代,就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但是,如果深究起來,可能沒有人知道另外兩個不孝是什么?同時,如果真的是“無后為大”,那現在很多的丁克家庭豈不都是不孝子孫了嗎?在當今中國老齡化社會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時,什么才叫孝與不孝呢?今天,我們就在這里探討這個話題,并且與養生結合起來,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思考。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點對嗎?
古訓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換句話說,你做的所有的善事,“孝”放在第一位。而不孝,則為人不齒。下面我們來分析什么是孝呢?“孝”最主要的意思是:對父母盡心奉養并順從:~敬。~廉(a.中國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潔的人;b.中國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道。~子賢孫。
“忠”和“孝”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圣人提出來的,卻不是圣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并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御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道德倫理,體恤天下為人父母之心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養育恩德,為子女做榜樣固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的訓條。子女剛出生時父母日夜守護,任勞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對父母要“晨昏定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體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無不是父母”。
但進入現代社會后,我國的社會結構正發生了重大的轉型,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尤其是我國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著實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因此,研究老齡化社會的孝字問題就更為迫切。那什么是不孝呢,三大不孝到底是什么呢?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襪04-03
- [本站]說說過敏那點事03-27
- [本站]從春眠不覺曉這首詩說起03-20
- [本站]說說抑郁癥那點事03-13
- [本站]東北.糖尿病高發.滑雪03-06
- [本站]AI讓醫療平權正變為現實02-27
- [本站]急性胃痛剛好又出現體位性眩...02-20
- [本站]春節夜急性胃痛用Deeps...02-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