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與癌只差一“指”

小小的痔瘡讓人坐立難安,嚴重時更是令人痛不欲生;它還容易引發多種疾病,比如貧血,甚至會掩蓋直腸癌的癥狀。但很多人因難以啟齒、不愿到醫院治療,延誤了病情。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8招教你防住這種“尷尬病”。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 趙克
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任醫師 林國樂
北京中醫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 王寶光
一旦出現以下癥狀,就應該高度警惕是否得了痔瘡:
重度痔瘡常合并有血栓形成、嵌頓和感染等,常由無痛的、墜脹感的單純性內痔轉變為明顯疼痛。內痔或混合痔脫出嵌頓和血栓性外痔在發病的最初1~3天,患者疼痛劇烈,坐立不安,行動不便。
痔核黏膜外脫,致使肛門分泌物增多,刺激周圍皮膚引起肛門不適、潮濕不潔、肛周瘙癢。
來院就診患者大部分主訴肛門脫出腫塊,久立、久蹲或便后明顯,可以自己收回肛門,嚴重者需用手托回納入肛門,甚至腫塊長期在肛門外,不能回納或回納后又立即脫出。
常表現為大便時或大便后出血滴瀝不止,甚至有較大量出血,鮮血噴濺到便池內。
5類人易患痔瘡:
②久坐少動的人
③經常搬運重物的人
④頻繁大量飲酒的人
⑤愛吃辛辣食物的人
痔瘡與癌只差一“指”
臨床上,一些患者出現便血常被誤以為是痔瘡發作,拖了很久去醫院檢查已是直腸癌晚期。
事實上,便血就像身體給我們亮出的一張“黃牌警告”,是不可忽視的危險信號。
80%的直腸癌可以通過“肛門指檢”被發現,大夫會根據手可觸及到各種異物,如較硬、不移動的結節狀腫塊,或帶蒂、可移動的息肉樣腫物等來判斷是否癌變。
體檢時,很多人因難為情而在“肛門檢查”一欄寫了放棄,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即使毫無癥狀,40歲以上人群也應每年進行一次直腸指檢。
排除了食物殘渣或者色素干擾,真正的便血大致分三種情況:
最常見的是痔瘡,如果伴有肛門劇烈疼痛有可能是肛裂,可先看肛腸科;
如果是黏液或膿血便,有可能是腸道炎癥;
如果是黑便,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需要看消化內科。
1、定時排便
養成每天早晨定時排便的習慣。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因為久忍大便會抑制生理反射,逐漸引起習慣性便秘。排便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
日常飲食應避免過于精細,可多吃蔬菜、瓜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粗糧,多喝水使大便保持潤滑通暢;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慢跑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改善盆腔充血,促進胃腸蠕動,減少發生痔瘡的幾率。
全身放松,取坐姿,有意向上收縮肛門,緩慢上提,一般每次做30次,每天做2遍。
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或用熱水熏洗肛門,從而改善肛門部位的血液循環,勤換內褲。
女性懷孕期間應適當增加活動,避免久站、久坐,并注意保持大便通暢,每次大便后用溫水熏洗肛門局部,防止大便干燥、便秘,引發痔瘡。
保持血液通暢,多喝白開水,防止腸道干澀,大便干結。便后用熱水坐浴3~5分鐘,既可洗凈肛門皮膚褶皺內的污物,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一旦出現痔瘡發作先兆,如輕度不適、疼痛、瘙癢,應及時遵醫囑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