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膽囊結石是否手術可先評估膽囊功能

膽囊結石是否手術可先評估膽囊功能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8-2-23 00:01

    【byb.cn 】(來源:廣州日報)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任珊珊、王婧通訊員林偉吟)70多歲的陳伯最近查出膽囊里有1.9厘米大小的結石。“要不要做手術取出結石?”家人有些犯難,擔心陳伯承受不住手術的打擊,又怕不取出結石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膽囊結石要不要取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肝膽胰外科教授、膽道外科主任劉超表示,以陳伯為例,結石雖然令他消化功能不佳,但并沒有引發典型的疼痛,且膽囊壁不厚。正值春節,綜合考慮后,劉超便建議陳伯先采取保守治療。


  膽囊結石超十年最好手術


  記者獲悉,膽囊結石在成年人中的發病率可高達20%,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膽結石,即便在體檢中發現,尤其是年輕人,覺得平時也不痛便置之不理,不予治療。


  對此,劉超提醒,靜止性膽結石有一部分可能終身不發病,一般平時完全無癥狀,但不代表一直不會出現癥狀。對于知道自己有膽結石,但是不愿意切膽的病人,要注意春節期間可能是高發期。


  “靜止性膽結石可能會讓我們的春節過得不痛快。長期來說,膽囊長期感染,也可能誘發膽囊癌和膽管癌。”劉超表示,膽囊結石超過十年,一般會建議做手術。患靜止性膽結石十年以上,可能誘發膽囊癌和膽管癌。


  莫名變“黃”或與腫瘤有關


  得了膽結石,到底要不要切膽?很多人對此莫衷一是。劉超指出,如果病人的膽囊大小正常且膽囊壁不厚,通常可被視作“膽囊功能正常”。如果是靜止性膽結石,膽囊功能還存在,患者也比較年輕,可以先觀察,每半年做一次肝膽B超。


  如果膽囊功能很好,切除后患者往往感覺不舒服,會發生膽汁反流性胃炎,膽汁持續往腸道反流,表現為腹痛、吐酸水等癥狀。但如果膽囊功能已被消耗得差不多,切膽之后患者的體驗反而更好。


  不少人把黃疸當成肝癌的風向標。其實未必如此。劉超指出,膽道感染和腫瘤都能引起黃疸。那么兩者該怎么區分?

  “有個簡單的區分方法:如果先是肚子痛,痛了半天、一天后發現小便變黃了,這種一般是感染引起的黃疸。”劉超指出,如果患者胃口差,未發生疼痛,也沒有發燒,然后出現黃疸,那么一般和腫瘤有關。


  術后譫妄要警惕肝功能不好


  “肝功能不好容易譫妄。”肝臟有解毒功能,肝功能不好的話,毒性物質在體內積聚,人就容易興奮、胡言亂語、打人或者呼呼大睡。劉超提醒,做完切肝等重大肝膽手術的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癥狀,要警惕肝臟功能可能下降。春天肝氣旺盛,素有“春養肝”之說,不少人以為“肝火旺”就是肝不好。劉超表示,中醫的“肝火旺”之“肝”并不等同于西醫解剖學的肝臟,“肝火旺”與肝功能不好并無直接關系,有些肝臟疾病患者,本身平時的性格卻很平和。“肝火旺”是中醫常見概念。生活中有些人脾氣急躁,動不動就急眼,我們常常稱之為“肝火旺”。常見典型癥狀包括脾氣急躁、眼睛發紅、頭暈頭痛、消化不好、大便偏稀等。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