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是否手術可先評估膽囊功能

【byb.cn 】(來源:廣州日報)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任珊珊、王婧通訊員林偉吟)70多歲的陳伯最近查出膽囊里有1.9厘米大小的結石。“要不要做手術取出結石?”家人有些犯難,擔心陳伯承受不住手術的打擊,又怕不取出結石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膽囊結石要不要取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肝膽胰外科教授、膽道外科主任劉超表示,以陳伯為例,結石雖然令他消化功能不佳,但并沒有引發典型的疼痛,且膽囊壁不厚。正值春節,綜合考慮后,劉超便建議陳伯先采取保守治療。
膽囊結石超十年最好手術
記者獲悉,膽囊結石在成年人中的發病率可高達20%,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膽結石,即便在體檢中發現,尤其是年輕人,覺得平時也不痛便置之不理,不予治療。
對此,劉超提醒,靜止性膽結石有一部分可能終身不發病,一般平時完全無癥狀,但不代表一直不會出現癥狀。對于知道自己有膽結石,但是不愿意切膽的病人,要注意春節期間可能是高發期。
“靜止性膽結石可能會讓我們的春節過得不痛快。長期來說,膽囊長期感染,也可能誘發膽囊癌和膽管癌。”劉超表示,膽囊結石超過十年,一般會建議做手術。患靜止性膽結石十年以上,可能誘發膽囊癌和膽管癌。
莫名變“黃”或與腫瘤有關
得了膽結石,到底要不要切膽?很多人對此莫衷一是。劉超指出,如果病人的膽囊大小正常且膽囊壁不厚,通常可被視作“膽囊功能正常”。如果是靜止性膽結石,膽囊功能還存在,患者也比較年輕,可以先觀察,每半年做一次肝膽B超。
如果膽囊功能很好,切除后患者往往感覺不舒服,會發生膽汁反流性胃炎,膽汁持續往腸道反流,表現為腹痛、吐酸水等癥狀。但如果膽囊功能已被消耗得差不多,切膽之后患者的體驗反而更好。
“有個簡單的區分方法:如果先是肚子痛,痛了半天、一天后發現小便變黃了,這種一般是感染引起的黃疸。”劉超指出,如果患者胃口差,未發生疼痛,也沒有發燒,然后出現黃疸,那么一般和腫瘤有關。
術后譫妄要警惕肝功能不好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