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孕婦之死”三甲醫院有蹊蹺

“孕婦之死”三甲醫院有蹊蹺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08-10-13 09:44

  家屬愿自擔責任哭求先輸血救命,但醫院堅持依法等待血液檢驗合格后再輸血,最終,來自濟陽的孕婦董明霞在親人的無助中離開人世(本報10月10日A07版報道)。這一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人們在為董明霞的死心痛的同時,發出了種種追問

  一問:血液解凍檢驗能否更快

  在這個事件中,血液的解凍與檢驗時間是不是過長?省血液中心血型參比研究室主任徐群博士給出了否定的答復。

  “我們采回的血液,通常是在室溫為4攝氏度的環境中冷藏儲存,最長能儲存35天,如果不能及時用掉的話,就只能浪費了。要避免浪費,則必須要在采集后的6天內進行冷凍儲藏,放在零下80攝氏度的環境中,最長則可保存10年,再次使用的時候要經過幾個小時的解凍洗滌處理,但一旦解凍就不能再次進行冷凍了,使用不了同樣會浪費。”徐群說。

  “從目前的檢測設備與手段來看,我們已經與美國、歐洲等地區處于同步的水平,而且如果此事件發生在國外的話,可能花費的時間要更長一點,這是因為他們的檢測指標更嚴格,程序更復雜。”徐群說,對零下80攝氏度的冷凍血液進行解凍,需要逐步升溫,慢慢融解,由于為了保護血液中的紅細胞,在冷凍時加入了甘油等物質,所以解凍時還要進行多次的循環洗滌。

  二問:三甲醫院咋沒稀有血型

  “我們只儲存了部分常見血型的紅細胞與血漿,以備急用。如遇到稀有血型患者,我們則要請求血站調血支援。”省城一家三甲醫院血庫的工作人員說,稀有血型者稀少,稀有血的臨床需求量也少,常年儲備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記者先后咨詢了省城幾家較大的三甲醫院,發現各醫院均無稀有血型紅細胞的儲備。 “冷凍保存血液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醫院通常沒有這樣的技術力量。”一家醫院血液科的工作人員說。“孕婦入院需要先驗血,然后醫院進行備血。至于稀有血型的孕婦,則更要備足血液以備急需。在小董入院后,不知道濟陽當地醫院當時有沒有做這樣的準備。”一位產科的資深專家這樣說。

  省血液中心體采科副科長金孟民說,非稀有血型的血液都是放在4攝氏度的環境中儲存的,使用時不需解凍,采供可處于平衡狀態。而冷凍庫里冰凍的全部是稀有血型血液。


  三問:家屬自愿擔責醫院為何不允

  家屬同意后,醫院能否與其簽訂協議為患者使用未經檢測的血液?這是很多讀者與網友關注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山東豪才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立江。

  王立江律師說,《獻血法》第十條第三款與第十三條都是強制性法律規范,不允許公民或法人在具體適用中加以排除,而且法條中沒有相關的例外性規定,所以只要血站未對采集的血液進行檢測或者醫療機構對臨床用血未進行核查就用于臨床的話,他們就要分別受到該法的處罰。也就是說,即使家屬同意,醫院與之簽署了協議,醫院也不能以此作為對患者使用未經檢測的血液而免受處罰的責理由。

  而這也許是醫院的顧慮所在。

  四問:能否建立血型普查機制

  “我們必須好好保重身體,因為一旦有點什么意外,危險就比別人大很多。”身為RH陰性A型血的秦獻珍說,小董的遭遇讓她深切感受到這一點。

  秦獻珍是省血液中心組織的稀有血型者無償獻血服務隊的成員,但由于平時工作太忙,參加“血友”聚會的次數并不多。秦獻珍說,在關鍵的時候能救自己的人,可能不是自己的親人,而是這些“血友”們。大家在一起的時候,說得最多的是叮囑彼此注意身體,盡量別出意外。RH陰性B型血的畢軍德說:“如果能建立起血型的普查機制,血站與醫院的稀有血型血源就能得到更多的保障,像小董這樣的悲劇或許就能夠避免。希望社會能盡快建立起適用于稀有血型者的應急救助機制,這也是所有稀有血型者的心愿。”

  五問:現行供血體制能否改進

  “我覺得這個事件中的兩個教訓必須吸取,首先就是我們目前缺乏對于稀有血型患者進行緊急輸血搶救的應急預案,這對于搶救稀有血型患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個教訓就是,農村地區的預防保健工作還不到位,在領取準生證之前或者懷孕之后都應該對婦女進行體檢,對其查明血型,為以后的保健與生產做好準備。”濟南市中心醫院婦產科主任張啟林說,他從醫30余年曾經歷過多次搶救緊急大出血的情況,但卻沒有遇到像小董這樣的稀有血型的緊急患者。

  省城另一家大型三甲醫院的一位婦產科專家則認為,應該從體制完善上找原因,如果現行體制和法律不改變的話,這樣的悲劇很難避免。“如果醫院真的給患者輸入未經檢驗的血液,一旦將來產生糾紛,醫院肯定會承擔責任的,所以醫院做好事缺乏的是體制保障。在現行體制下,如果換成我們醫院的話,估計也會像齊魯醫院那樣處理的。”這位專家這樣說。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