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各耍各 老人離婚多

我國已快步走入老齡化社會,相配套的社會化服務跟進推行,婚戀市場也在給老年人敞開大門。與此同時,法院每年受理的離婚案中,中老年離婚呈現出絕對數增加和類型化趨勢。其中“退休離婚”現象,即60~65歲間的丈夫與55~60歲間的妻子訴至法院要求離婚的新情況,十分引人關注,而在訴訟中呈現的問題、引發的后果,同樣值得反思。
1、“個案反映問題”
妻子決意擺脫丈夫,單純期待平靜晚年
申女士說,自己將丈夫告上法庭,也是忍無可忍了。結婚幾十年,丈夫脾氣暴躁,經常惡語相向,她一直隱忍,無非是因為面子,為了女兒。現在女兒已經成家立業,自己也退休了,希望晚年過一段平靜的生活。
這是申女士第一次起訴離婚,因不符合法定離婚情形,法院將依法判決不準予離婚。但申女士的離婚決心很堅定,丈夫的壞脾氣恐怕很難在短期內改善,這就意味著申女士再次訴訟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是這樣,她的丈夫即使不愿意,晚年生活恐怕也要另作打算。
夫妻相看兩生厭,對簿公堂都嫌多余
當一份手寫的訴狀遞到家事法官手上時,“生要生離”、“死要死離”八個字觸目驚心。字里行間流露出原告不堪忍受的婚姻生活。
原來,雙方年輕時經人介紹相識,接觸時間不長便步入婚姻。但婚后發現雙方性格不合,一個外向,一個內斂,一個倔,一個弱,一個忙事業,一個混日子。原告說,近年來覺得更加無法忍受丈夫了。退休后,兩人朝夕相對,彼此厭倦,加上分房住好幾年了,再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確實沒有什么意思了,不如離婚。
也許是多年的婚姻生活,真的讓彼此厭倦了,法官多次聯系當事人確認離婚態度,得到的答復都是一樣的:堅決離婚。考慮到雙方心智成熟,經濟條件優越,住房有保障,未來生活各有打算,訴訟中并無任何財產爭議或子女撫養糾紛,法院及時作出離婚判決。
2、“讓數據說話”
除了近期處理的這兩起案件外,退休后離婚的老人還有很多。有人固執地堅守婚姻,寧死不離;有人就想遠走高飛,換個方式生活。“退休”似乎讓這些人獲得了一個特殊的機會,重新規劃生活。紫金山記者從秦淮法院獲悉,2017年該院受理了593起離婚案件,其中退休老人離婚案占比5.9%,妻子作為原告的占82.4%,86.04%的案件因調解無望而判決結案。僅14.7%的離婚案處理財產爭議,均不涉及子女撫養問題。其中再婚夫妻比例占20.6%。
3、“案情類型化”
1、起訴理由,基本都是“不堪忍受對方的壞脾氣”,小部分涉及婚內出軌;
2、選擇“退休”時段,是開始考慮“過好晚年生活”,“以前礙于面子,為了孩子”等。另一方不同意離婚,多因無法適應離婚生活,面子問題或擔心影響孩子等;
3、爭議焦點是“離不離婚”,普遍選擇將財產留給子女;
4、雙方難以妥協立場或態度,調解率極低。
4、“深層次原因”
他們一般相識相戀于上世紀80年代,當年結婚時,經人介紹相識,婚戀觀簡單不成熟。此后經歷時代變遷、工作歷練、人際交往,對“離婚自由”的觀念接受程度高,“面子問題”最終放下。
2.退休生活令夫妻更不如意
他們往往多年來性格不合,或無力改變,或逃避不管,致使夫妻關系漸行漸遠。退休后,兩人不得不見,面面相覷,離婚成為選項。
3.經濟寬裕讓離婚變得容易他們退休后一般有退休工資,有醫療保障,有子女依靠,離婚后分開居住有住房保障,至少起訴一方沒有太受束縛的后顧之憂。
4.子女的立場基本保持中立
他們的子女年紀在25~40歲之間,基本進入結婚生子狀態。這一代子女對其父母離婚的態度較為端正,勸說但不盲目干預,這讓離婚夫妻不再有兒女之憂,更易追隨個人意志。
5、“后果看得見”
“退休離婚”的心理壓力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秦淮區法院家事法官發現,當事人離婚觀念開放是一回事,真正面臨離婚訴訟,實際承受的壓力是另一回事。很多離婚當事人表示,法院判不判離婚,她(他)都在承受訴訟的巨大精神壓力,有對訴訟風險的擔憂,也有對家人的虧欠心理,還有對未來的不可知的擔憂,都將直接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老無所依”或難避免。退休離婚時,身體尚康健,精力尚有保障,一旦離婚,至少一方當事人將直接面臨單身、孤寂。在當下仍以“家庭養老”為主的現實狀況下,他們將成為新型“空巢老人”。
家族系統遭遇重創。與年輕人相比,老年夫妻分道揚鑣,更易令原本穩定有序的大家族秩序陷入混亂。不僅挫傷晚輩的婚戀期待感,而且會令相關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失序、分崩,進而引發創傷性代際傳遞效應。
社會不穩定因素滋生。近年來,老年人犯罪有遞增趨勢,特別是性侵類犯罪。孤獨的老年人更易成為犯罪主體。日本就相關問題的統計數據顯示:很多被妻子“拋棄”的日本老年男性,由于不會做家務,沒辦法很好地照顧自己,因此出現了各種社會問題,如患病后無人照顧或因精神空虛而主動犯罪尋求“被關注”等。
請關愛老人!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