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炒米湯,益胃除濕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8-6-14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大米,學名粳米,別名白米、粳粟米、稻米、硬米,在中國作為食物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藥用首載于《名醫(yī)別錄》,其功效為“主益氣,止煩,止泄。”粳米藥性平和,味道甘甜,主歸脾、胃、肺經,具有補氣生津,健脾止瀉的功效,主治肺脾氣虛之神疲體倦、食少納呆、便溏腹瀉、心煩口渴之癥。現代研究也證實,粳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煙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因此,不但具有食用價值,亦是中醫(yī)臨床處方及體質虛弱和病后調理多用之品。
夏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雨水較多,濕熱合邪,令人感到諸多不適,如身熱汗多、口渴心煩、胸口悶、腹部脹滿、食欲不振等,有人甚至有肚子痛、嘔吐、拉稀等癥狀,炒米清熱祛濕、健脾益氣,可有效緩解上述癥狀。此方出自《溫熱經緯》的清暑益氣湯,其中即用粳米(15克)作為使藥,可以健脾益氣、益胃和中,加強清暑益氣之效,如需加強其健脾祛濕之效,則炒用為宜。
需要注意的是,炒大米燥性相對較強,吃得太多、太頻繁容易使人口唇干燥、產生內熱,因此,陰虛內熱、津液不足的人,即五心煩熱,容易口燥咽干的人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y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fā)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y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fā)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