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活用中藥治療老年病

循環器官疾病
5年前,因心肌梗塞被緊急送往神戶海星醫院的山田光太郎(化名,70歲)在治療10多天后出院,但他之后出現了胸悶的感覺,重新來到醫院。
海星醫院內科部長北村順經過問診和腹診,為患者開出了半夏厚樸湯的藥方,約2周時間后患者的癥狀消失了。
在以標準治療為主流手法的循環器官領域也出現利用漢方醫療的情況。
作為利用漢方藥治療的例子,北村部長列舉了(1)基于指針的治療方案不適合的情況下;(2)標準治療無法去除癥狀的情況;(3)在標準治療中增加漢方藥,具有提高患者生活品質等效果的情況;(4)避免和減輕標準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等情況。
北村表示,老年人經常患有的慢性心衰容易引起腿腳浮腫。使用牛車腎氣丸,可減少利尿劑的使用量。利尿劑具有導致腎功能惡化和血壓下降的風險。不過,北村也指出“由于含有麻黃和甘草的制劑可能加劇心衰或導致血壓上升,有必要加以注意”。
癡呆癥
到2025年,預計日本國內的癡呆癥患者人數將超過700萬人。癡呆癥的主要癥狀為健忘和執行功能障礙,除此之外還伴有罵人、興奮、失眠、抑郁、徘徊和妄想等精神行為癥狀(BPSD),加重了看護者的負擔。雖然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抗焦慮藥、抗抑郁藥抑制精神行為癥狀,但是會產生運動障礙、跌倒、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下降等副作用。
作為可改善精神行為癥狀,且不會帶來上述副作品的藥物,抑肝散從2000年代開始被廣泛使用。日本筑波大學大學院人類綜合科學研究科教授水上勝義表示,對于阿爾茨海默型癡呆癥(俗稱:老年癡呆癥)的精神行為癥狀,除了抑肝散外,抑肝散加陳皮半夏、釣藤散、補中益氣湯等漢方藥也有療效。
水上教授等人以日本關東地區的106位癡呆癥患者為對象,調查了抑肝散對精神行為癥狀的效果。結果發現,無論是在調查的前4周服用的患者群組,還是在后4周服用的患者群組,在服用抑肝散期間興奮等癥狀均得到改善。水上教授指出“不少患者服用1~2周很快就產生效果,即使停止服用效果也持續了一定時間”。
牙科和口腔疾病
自日本2012年修改牙科的診療報酬,首次設置了漢方藥項目以來,共納入了11種漢方藥。例如緩解拔牙后牙痛癥狀的立效散、治療口腔潰瘍的半夏瀉心湯、治療口腔干燥癥的五苓散和白虎加人參湯。
大阪齒科大學教授王寶禮等人2009年以日本全國的111處牙科和口腔外科設施為對象進行的調查發現,這些醫療機構使用麥門冬湯、加味逍遙散、半夏厚樸湯、排膿散及湯等治療舌痛癥、味覺障礙、顳下頜關節紊亂癥等疾病。
日本牙科學教育的指針“牙科教育模板核心課程(Model Core Curriculum for Dental Education )”中從2012年開始加入“理解與藥物(西藥和漢方藥)作用相關的基本事項”內容。王教授認為“利用(漢方藥)的牙科醫生將進一步增加”。
老年綜合征
此外,日本還出現了摸索利用漢方藥抑制隨著年齡增長,運動能力和活力下降的“虛弱狀態”以及“肌肉減少癥”的行動。
大阪大學大學院醫學系研究科的特任教授萩原圭祐在使用小白鼠的實驗中確認了牛車腎氣丸具有增加肌肉量的效果。萩原讓患者服用牛車腎氣丸后,測量患者步幅大小,測試成績改善了1成左右。在實驗前后的變化率方面,服藥的群組大幅超過未服藥的群組。
對于困擾眾多老年人的慢性便秘,麻子仁丸等漢方藥被和西藥一同使用。萩原教授表示,“恢復身體的協調性、發揮老年人殘存機能的漢方醫療很適合長壽社會”。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