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被稱為“沉默殺手”

據了解,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早期癥狀不明顯,患者常常在遭遇由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后才被確診。確診后,患者又面臨著殘疾或并發癥致死的風險。因而,骨質疏松癥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清遠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彭翔表示,對待骨質疏松,防大于治,同時在日常要進行自我測評,發現問題請及時就醫。如果出現骨量減少、脊柱畸形或兩者都有,脆性骨折史、身高減少、駝背等癥狀,請馬上進行骨質密度檢測。
最嚴重結果是發生脆性骨折
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超7000萬人患骨質疏松癥,另有約2.1億人骨量低于正常標準,存在患病風險。由于發病群體多為老年人,很多人認為骨質疏松癥是人體機能老化過程中無法避免的疾病,不能治療,也沒必要去醫院診斷。由于誤解和忽視,多數患者都沒能接受合理的抗骨質疏松癥治療。
骨質疏松的患者初期并不會有明顯癥狀,但會出現骨痛。骨痛使患者活動靈敏度下降,彎腰屈膝等功能活動受限,增加患者臥床時間。骨質疏松后期最嚴重的結果就是發生脆性骨折,引起再發骨折,甚至導致死亡。數據顯示,在中國用于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直接費用高達1.5億美元。
近年來,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尤其是嚴重骨質疏松癥和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率急劇增加,其原因很多,但由于廣大市民對骨質疏松癥的認知不足,未能得到及時的預防、診斷和治療。
彭翔說,骨質疏松往往會以多種癥狀表現出來,患者常在輕微外力作用下,甚至日常生活中發生骨折,嚴重者甚至咳嗽一聲、上廁所下蹲或系鞋帶時,都會發生骨折。之前有個患者就是連續咳嗽,突然感到部位疼痛,后來一去醫院檢查,原來是患有骨質疏松癥。
髖部骨折患者近半致殘
據了解,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在疾病早期,往往有乏力、腰背及四肢酸痛不適,通常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隨著疾病的發展,可出現明顯的骨痛、身高變矮、駝背、掉牙、活動能力下降、甚至發生骨折等癥狀。
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后果是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又稱脆性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指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中即發生的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常見部位是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椎體骨折、髖部骨折。超過半數50歲以上婦女至少有一次因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骨折。國內基于影像學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約為15%,50以后椎體骨折的患病率隨增齡而漸增,8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可高達36.6%。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專家表示,骨骼由骨小梁、骨基質和骨礦物質組成。骨骼好比鋼筋混凈土建筑,骨小梁好比鋼筋,骨基質好比水泥,礦物質好比沙子。骨質疏松就是骨骼中鋼筋(骨小梁)老化,水泥(骨基質)和沙子(礦物質)減少,導致骨骼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
有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有260萬人次,相當于每12秒就發生一次骨質疏松性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危害很大,如發生髖部骨折后,一年內死于各種并發癥的患者約為20%,存活者中約50%可能致殘。除此之外,骨折還會給患者及患者家屬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一次髖部骨折直接產生的醫療費用約為3萬元。
彭翔表示,對待骨質疏松,防大于治,日常生活中要進行自我測評,發現問題及時就醫。如果出現骨量減少、脊柱畸形或兩者都有,脆性骨折史、身高減少、駝背等癥狀,請馬上進行骨質密度檢測。
目前骨質疏松最常用的診斷指標就是骨密度(BMD)測量。所謂骨密度就是單位面積或體積的骨量,也就是骨質的稀疏程度。骨密度的測量常用的是雙能X線骨密度儀,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一般來說,-1﹤T值﹤1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T值﹤-1表示骨量少、骨質流失;T值﹤-2.5表示骨質疏松癥;T值﹤-2.5并有脆性骨折病史表示重癥骨質疏松。
超50歲患者可采取藥物預防
由于人體年齡增長,機能退化,鈣質流失,骨頭密度會逐漸稀疏。矮、瘦和消化功能弱者成為骨質疏松疾病的高發人群。年齡一旦超過50歲,應當考慮采取藥物預防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癥是可防可治的,盡早預防可以避免骨質疏松及發生骨折。即使發生過骨折,只要采用適當合理的治療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風險。
彭翔表示,在調整生活方式方面,市民可以吃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不宜空腹喝牛奶,睡前喝杯酸奶,為了增加鈣鹽的吸收和攝入,有必要增加動物性食物,尤其是海產品,以補充高質量的蛋白質、鈣、磷、維生素等。
同時,要注意適當戶外活動,有助于骨健康的體育鍛煉和康復治療,戶外運動不僅能促進骨密度增強,還可以因為太陽的照射,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每日曬太陽20分鐘左右,對骨質疏松癥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對于那些補鈣效果不好的患者,彭翔指出,這些患者可能因長期維生素D缺乏、骨轉換不平衡、鈣磷比例失調、補鈣劑量不足、食物成分不當等原因導致嚴重缺鈣,所以補鈣多年卻仍然缺鈣,需要繼續堅持補鈣不能停,“骨質疏松是一種慢性病,治療時間較漫長,用藥千萬不能吃吃停停,否則病情會進一步加劇。”
經常曬太陽對防治骨質疏松癥是非常必要的。曬太陽及室外活動既有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作用,又有預防骨質疏松癥發生的作用。尤其是對老年人、兒童及妊娠期、哺乳期、絕經后婦女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曬太陽實際是在戶外活動時,接受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紫外線的照射可使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骨骼代謝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可以促進鈣在腸道中吸收,從而使攝入的鈣更有效地吸收,有利于骨鈣的沉積。所以,人們每天平均應有30分鐘的光照時間,以保證生成適量的維生素D。
臨床研究表明,單純補鈣既不明顯增加骨密度,也不能改善骨質量。而經常運動者可使骨骼承受的應力增加,同時增加肌肉的力量,有利于骨骼的生長,常常可獲得較高的骨峰值量和較好的骨質量。
■知道
這些生活習慣會增加患骨質疏松風險
喝含磷酸飲料。據研究,女性如果想避免受到骨質疏松癥的困擾,就應該盡量不喝可樂。喝可樂越多,她們的骨骼就會變得越脆弱。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可樂中含有磷酸,可以導致人體內鈣的流失,而其他大多數飲料當中并沒有這種物質。所以專家建議,擔心患上骨質疏松癥的女性最好不要喝太多可樂,并注意飲食中增加鈣的攝取量以維持骨骼的密度。
喜歡節食。減肥最主要的辦法是控制飲食,殊不知,這可能成為日后發生骨質疏松和骨折的導火線。一份健康雜志曾對數千名3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調查,發現其中82%的女性已開始出現各種程度的骨質疏松,或已有骨質疏松的危險了。這是由于她們平時不敢飲用牛奶,偏食素食,營養不合理,致使體內攝鈣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脂肪和雌激素含量有關,女性雌激素量往往隨脂肪減少而降低,雌激素水平長時間下降,會加速骨骼鈣質的丟失。
鹽攝入量大。鹽吃多了不但會得高血壓,還會導致骨質疏松。專家介紹,吃鹽多導致骨質疏松的原因是,人體對多余鹽分的處理往往是排出體外,鹽里主要含鈉,其排泄過程中總要“拉上同伴”鈣一起排泄。所以,高鹽飲食的結果是導致鈣流失加快,當然直接影響骨質了。
愛吸煙。研究表明,吸煙之所以促進骨質疏松,原因可能是吸煙影響峰值骨密度的形成,因為絕大多數吸煙者是從青少年時開始吸煙的,此時正是峰值骨密度形成期。調查顯示,與同齡人比較,吸煙者的股骨頸、肋骨和椎骨均有一定程度的骨質丟失。而這種危害往往在中年后期及老年期才能表現出來。
喝酒。酒精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人體后,可以和其它無機物或某些有機物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些新的物質。這些新物質會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所以長期過量飲酒,會對骨骼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加快骨質的丟失。
如果女性不想要骨質疏松的話,現在就要遠離以上這些不良生活習慣。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