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哪些胸悶可能是心臟病

哪些胸悶可能是心臟病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9-9-22 00:01

    【byb.cn 】(來源:人民健康網)編者按: “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應酬,卻忽略了身體健康這塊風水寶地。其實,平時稍加注意,提早預防,健康就在我們身邊。人民健康網推出《“健”識早知道》專欄,專為你收集整理平時忽略的健康知識,做您的健康智庫,同您一起將健康進行到底!

 

血管堵沒堵,有跡可尋

 

血管堵塞是很多心腦疾病的直接原因,因為血管通暢與否決定了身體各部位能否得到充足的血液。一旦因堵塞出現器官缺血,勢必引起嚴重并發癥,甚至猝死。

 

首先,識別有意義的疼痛癥狀。我們常說“不通則痛”,如果出現下列表現的疼痛,常提示血管阻塞。

(1)突發勞累性胸痛、休息后緩解,具有“動痛靜止”的特點,或出現夜間胸痛,往往提示供應心肌的血管出現了狹窄阻塞。一旦胸痛發作頻繁伴不明原因的乏力、頭暈、惡心嘔吐等,常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建議在心臟血管完全阻塞前,積極治療,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的發生。

(2)肢體疼痛伴腫脹,患側肢體肌肉有壓痛,可能提示肢體靜脈阻塞,此時千萬不要亂動,要緊急就醫,防止發生肺動脈阻塞造成的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較急性心肌梗死更易漏診及誤診,也是長途旅行發生猝死的常見原因。所以,出現上述不適癥狀,應盡早采取預防措施,以防發生嚴重后果。

(3)下肢活動性疼痛,僅行走數百米就不得不因疼痛停下來,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這種表現提示支配下肢的動脈出現了阻塞,建議及早治療,防止因完全阻塞造成肢體壞死而截肢。

 

其次,警惕夜間打鼾。許多人夜眠時會打呼嚕,還會伴隨長時間的呼吸暫停,即醫學上的呼吸暫停綜合征。這種疾病可以誘發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且會使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的治療效果打折,增加死亡率。建議睡覺打呼嚕的人群進行體檢,盡早治療,排除心血管病的不良因素。

 

再次,小心肢體水腫。血管不通暢時,可引起身體水腫。這類水腫一般會根據患者的體位產生變化,特別是身體容易下垂的部位,如雙腿。通常來說,腎病引起的水腫是小腿腫脹,而血管不通暢所引起的水腫,多從腳踝部位開始。

 

最后,重視昏厥。在腦血管得不到充足血液供應或腦血管出現暫時性閉塞時,可引發昏厥。有數據顯示,約六成的昏厥是因為血管不通引起的。這種昏厥大多伴隨心悸癥狀,這也可以作為判斷昏厥是否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的依據之一。如果患者昏厥時伴隨呼吸困難或臉色發白,有可能是患上了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時去醫院。

 

哪些胸悶可能是心臟病

 

胸悶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癥狀,其特征就是覺得氣不夠用,呼吸費力或者喜歡長出氣,也可表現為胸口壓迫感,喜歡用手捶一捶或者按揉一會兒。導致胸悶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心臟、肺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有些則不是病理性的,只是一種主觀感覺不適。所以對于胸悶癥狀的處理,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很多人在一個面積很小且門窗緊閉的房間開會,過一段時間后,大家覺得胸悶,屬于正常情況。這種不適只是在提醒身體缺氧了,需要趕緊開窗通風或者出去透透氣。

 

如果一名中青年女性,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或者吸煙等情況,卻常莫名其妙出現胸悶、氣短、出長氣等情況,只要到門外散散步狀況就會減輕,多半說明這種癥狀沒什么臨床意義。女性在絕經期以前,身體內的雌激素會對心血管系統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發生冠心病的機會比男性低很多。散步就能緩解,也說明胸悶癥狀應該不是冠心病引起的。這類患者無需進行各類檢查與特殊治療,而應自己做調整,比如保證生活規律、充足睡眠、放松思想、加強鍛煉等,其中,放松思想非常重要,因為過度關注這些癥狀可能會進一步加重不適感。若癥狀特別嚴重,可以到醫院進行抑郁、焦慮量表評估,看是否心理問題所致。當然,也有患者因為突發胸悶甚至胸痛、氣短、大汗、瀕死感來就診,但經檢查也排除了心臟問題。這種情況屬于急性焦慮的常見表現形式,叫做驚恐發作,服用相應心臟病藥物治療無效,而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焦慮藥物治療。

 

如果在感覺胸悶的同時,伴有咳嗽、氣喘、發熱等癥狀,建議去醫院呼吸科就診,排查是否呼吸系統出了問題。

 

如果中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長期吸煙的人出現胸悶癥狀,且胸悶常發生于勞累或情緒激動后,必須高度重視,及時去醫院檢查心電圖等項目,判斷胸悶是否由冠心病、心肌缺血所致。

 

如果一個人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或吸煙等心臟病危險因素,一旦出現胸痛、胸悶、氣短等應找醫生咨詢,必要時做一些基本檢查,如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聲等,了解心血管系統的健康情況。若沒有發現明顯異常,則不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檢查,如冠狀動脈CT、冠狀動脈造影或核素心肌顯像等,注意好好控制上述危險因素就可以了。(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生命時報)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