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市居民期望壽命82.2歲

【byb.cn 】(來源:北青報)根據近期發布的《北京市2018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簡稱“健康白皮書”),2018年本市居民期望壽命為82.2歲。2018年本市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仍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別為心臟病、惡性腫瘤和腦血管病。其中,心臟病死亡率比十年前上升了5.5%,死因順位從2018年起由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另據介紹,小學一年級視力不良檢出率達34%,視力不良低齡化嚴重。
這是市政府連續第十年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本市居民健康狀況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相關數據。健康白皮書共分八個章節,涉及本市人口基本情況、傳染病發病情況、兒童青少年健康狀況、健康素養、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煙草控制和體育與健身方面內容。
2018年本市居民期望壽命為82.2歲,比五年前(2014年)增加0.4歲,比十年前(2009年)增加1.7歲,在國內外大都市中處于前列。30~70歲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為10.7%,比五年前下降3.6%,比2010年下降16.4%,該指標已處于高收入國家水平。此外,孕產婦死亡率為10.64/10萬,比五年前上升47.2%,比十年前下降了26.9%;嬰兒死亡率為2.01‰,比五年前下降13.7%,比十年前下降42.4%。
近年來,本市不斷加大傳染病防控力度,總體發病率雖有波動但仍維持在較低水平。2018年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131.5/10萬,比五年前(2014年)下降20.5%,比十年前(2009年)下降61.3%。
本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高,2018年為32.3%,較2015年(監測周期為三年)增長15.4%,較2012年增長30.8%。
2018年本市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仍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別為心臟病(26.3%)、惡性腫瘤(26.0%)和腦血管病(18.6%),共占全部死亡的70.9%,較五年前(2014年)下降3.1%,較十年前(2009年)下降2.5%。其中,心臟病死亡率比五年前下降了8.7%,比十年前上升了5.5%,死因順位從2018年起由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惡性腫瘤死亡率比五年前下降了8.7%,比十年前上升了10.2%;腦血管病死亡率與五年前、十年前相比,分別下降了19.5%和16.1%。
此外,北京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352.3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5.6%,較五年前增加51.3萬人。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過程,慢性非傳染疾病的發病不可遏制地上升,不管是心臟病、惡性腫瘤還是腦血管疾病,今后二三十年內本市還是會處于發病高峰期。慢性病造成的健康危害在今后數年還會顯現。(記者 蔣若靜)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