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人為何容易新冠肺炎重癥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4月19日,浙江大學王福俤教授團隊及閔軍霞教授團隊發布了“迄今全球最大的新冠肺炎重癥及死亡風險薈萃分析結果”。該研究共納入34項臨床研究、6263例患者(1727名重癥患者和4536名非重癥患者)的數據。他們發現,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顯著增加新冠肺炎重癥發生風險。這一發現為科學篩查新冠肺炎重癥及死亡高危人群、優化診療方案、有效降低死亡率等,提供了可靠依據。專家分析,慢性病人群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易轉成重癥,往往和以下幾點因素有關。
受訪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 唐翠蘭
本報記者 高嘉悅
新冠病毒攻擊心臟、腎臟及胰腺等器官。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唐翠蘭表示,SARS病毒(可導致非典型肺炎)和新冠病毒都是通過與細胞中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結合,而入侵人體。肺、心臟、腎臟、腸道、胰腺等器官都富含ACE2。如果患者這些器官本就存在疾病,則會進一步受到病毒打擊,發生重癥和死亡的風險增加。
常見慢性病增加新冠肺炎重癥風險。該研究發現: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發生新冠肺炎重癥的風險分別增加2.89倍和3.84倍;有慢性腎病史的人,重癥風險提升2.22倍;有糖尿病的人,重癥風險增加2.65倍;急性心臟或腎臟損傷,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死亡率增加高度相關。唐翠蘭表示,一個器官的損傷往往會對整個機體的狀態造成影響,不同慢性病對新冠肺炎重癥風險的影響,目前是通過分析有限的臨床數據得到的,后續還需更多臨床數據等進行完善,但慢性病加重新冠肺炎重癥風險是毋庸置疑的。
以糖尿病患者為例,高血糖狀態會影響免疫系統,使抵抗力降低,容易導致感染。本身存在心血管問題的人,感染新冠肺炎后可能會出現心力衰竭等危急情況。另外,有基礎病的人,在重癥或危重癥情況下,更易受到“炎癥風暴”的影響,甚至引起多器官衰竭,導致死亡。該研究發現,雖然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導致急性肝功能異常,但患有慢性肝病的人發生新冠肺炎重癥的風險并未增加。一項臨床報告表明,在1099名新冠患者中,僅有23例(2.1%)患有乙型肝炎。唐翠蘭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乙肝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病毒藥,這些藥物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
一些抗病毒藥有毒副作用。研究發現,目前臨床上給新冠病毒感染者使用的抗病毒藥,如氯喹、利巴韋林、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等,可能引發器官損傷等毒副作用,對本就患有慢性病者傷害相對更大。唐翠蘭表示,為了治療新冠肺炎,這類藥物仍需使用,但會盡量避免具有潛在相互作用的藥物聯合使用,且在用藥期間會對有基礎病患者加強監測。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造成多組織器官損傷。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情會突然惡化,發展為ARDS,表現為:血氧含量急劇下降、呼吸困難、肺部影像學進展迅速,最終需要使用呼吸機來維持生命。ARDS引起的缺氧可導致多組織器官受損,尤其是大腦和心臟。大腦是最為敏感的器官,當缺氧15秒時,可使人失去知覺;缺氧2分鐘時,則會導致腦細胞受損(這種損傷無法恢復)。
唐翠蘭表示,該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數據有限,且均為回顧性研究;大部分數據來自中國的研究,不確定其他國家是否也有這些特性。不過,研究提示,慢性病患者千萬注重防護,盡量避免新冠病毒感染,一旦感染,要盡早告知病史,接受多學科聯合診療,控制病情進展。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