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腫瘤診療水平突飛猛進

【byb.cn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根據5年來中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趨勢。但隨著醫療水平和醫療質量的不斷提升,醫療技術能力不斷進步,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也穩步提升,生存質量得到改善。
持續推進腫瘤質控
加強診療規范管理
據國家癌癥中心主任赫捷介紹,近年來,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持續推進腫瘤質控工作,加強腫瘤診療規范化管理。
一是不斷完善國家、省、市腫瘤三級質控體系,28個省份成立了省級腫瘤相關質控中心。
二是重點加強腫瘤單病種質量控制管理工作。單病種質量控制是長期實踐證明,能有效提升醫療質量的重要方法。
“國家腫瘤單病種質量控制平臺正在建設中,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腫瘤單病種質控。”赫捷說,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以乳腺癌為試點,開展了乳腺癌診療規范化質控試點建設工作,目前全國已有200家三級以上醫院納入試點范圍,肺癌單病種質控也在試行中。
三是持續開展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工作,對全國1400余家醫療機構抗腫瘤藥物合理使用情況進行監測,目的在于診療質控的全方位管理和加強抗腫瘤藥物的規范使用。
四是繼續推進多種形式的腫瘤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開展腫瘤遠程醫療服務,幫扶基層醫療機構專科建設和發展,提升基層腫瘤診療能力。
越來越多研究成果
用于制定國際標準
赫捷表示,5年來,腫瘤臨床研究持續開展,診療新技術不斷推廣和應用。“隨著我國臨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國內越來越多的腫瘤研究成果被國際權威腫瘤診療標準制定機構采納,用于制定國際臨床診療標準,提升了我國臨床科研的國際地位。同時,隨著腫瘤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藥物在臨床上也被推廣和應用。”他說。
在外科治療方面,中國的新術式、新理念、新研究有了原創性的突破。如胸腔鏡微創手術、機器人輔助胸腔手術已逐步在開展,中國學者原創的“解剖性部分肺葉切除”的新概念被全球胸外科學界接受;以熒光標記病灶及淋巴結為代表的示蹤技術、三維重建及3D打印術前模擬技術、納米刀等新技術也逐漸在臨床被廣泛使用。
在放射治療方面,國家腫瘤質控中心制定了多項放療質控指南。全國已建立起1413個放射治療中心,約86.2%的中心可以提供三維適形放射治療,約67.4%的中心可以提供調強放射治療,包括四維CT或PET-CT模擬、影像引導的放射治療和運動管理等先進技術。
在藥物治療方面,新的靶向藥物、免疫藥物以及新型治療模式不斷涌現,進一步改善了癌癥患者的生存。例如,肺腺癌中針對諸多少見基因靶點研發的靶向藥物,使獲益人群提高至70%;PD-1或PD-L1單抗為基礎的聯合治療使疾病進展風險和死亡風險下降30%—40%;新型疫苗、新一代免疫雙抗等不同形式的免疫治療,使部分晚期癌癥患者獲得緩解并長期生存。此外,針對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精準診療體系正逐步建立,通過標志物選擇治療患者,可有效提高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外周血無創分子分型體系,使靶向治療受益患者增加30%,提高了分子分型的可及性。
下一步,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將持續完善腫瘤質控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好國家腫瘤單病種質控平臺及全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作用,對醫療機構腫瘤診療質量相關指標開展持續監測,促進腫瘤診療質量持續改進,不斷完善我國腫瘤診療質控體系。
食管癌患者生存率
已經高于發達國家
治療癌癥,提升腫瘤診療水平非常關鍵。2019年,《柳葉刀》雜志發布的全球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行中,中國的醫療水平已經晉升到前50名,是醫療水平進步最大的國家之一。
赫捷表示,中國腫瘤診療過程是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新技術、新藥物、新診療模式逐漸被全世界公認,并在臨床大力推廣和應用。“腫瘤診療過程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我們已經從單一診斷、單一治療逐漸發展成精準診斷、精準治療、多學科聯合診斷治療。同時,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所以,我國腫瘤診斷治療水平已經大大提高。”他說。
據介紹,就生存率來講,中國癌癥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經明顯提高。從十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上升了將近10個百分點。以乳腺癌為例,提升的更多,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經達到了83%,和發達國家的診療水平相近。而食管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經高于發達國家。這些都表明,中國腫瘤規范化診療及新術式、新理念和新研究的應用,是有明顯成效的。
此外,中國高水平醫療機構,比如北上廣的高水平醫療機構,在癌癥患者的生存率方面跟發達國家沒有明顯差距。
“當然,我國癌癥患者的總體生存率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領導下,我們通過腫瘤單病種的質量控制和管理以及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等這些手段,進一步促進腫瘤規范化診療,逐步縮小了這些差距,有的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赫捷說。
報告顯示2040年全球癌癥病例數將增加60%
由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美國癌癥學會、國際癌癥控制聯盟等機構聯合編撰的《癌癥地圖集》報告顯示,照目前趨勢,到2040年全球癌癥病例數將增加60%。
吸煙、傳染性病原體、超重等是主要致癌風險因素。其中,吸煙是頭號風險因素,與傳染性病原體相關的癌癥約占全球新增癌癥病例的15%,超重可能增加13種癌癥的發病風險。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