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癌癥漲了三成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盡管全民談癌色變,但在預防腫瘤上,我們似乎還不夠上心,尤其是年輕人。近日,《美國醫學會雜志》刊載了一項令人擔憂的新報告。研究人員分析了40多年來美國約50萬15~39歲癌癥患者的數據,結果發現,在過去40年里,美國患癌年輕人數量激增了30%。雖然青少年在美國每年新發的癌癥病例中所占比例不到1%,但它仍然是年輕人“疾病相關死亡”的頭號殺手。此前,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曾對1998~2012年登記的近185萬年輕的癌癥病例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41個國家中有23個國家的年輕癌癥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包括中國。
受訪專家:
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殷詠梅
本報記者 高 陽
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殷詠梅表示,不難發現,“年輕”似乎已成為患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年輕人患癌人數猛增,究其原因與他們的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三高飲食
過去40多年,尤其千禧一代的孩子們,在外賣、網紅餐飲、快餐食品環境下成長起來,每天都在體驗著不同的味覺享受。可這些食品普遍高糖、高鹽、高油,對健康損害很大。例如很多年輕人喜歡吃麻辣燙、火鍋、垃圾食品當夜宵,這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長期以往會有腎癌風險;經常外出就餐、吃剩飯剩菜,還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招惹胃癌。
久坐不動
工作學習時間長,年輕人在座位上一坐就是一整天,好不容易閑下來,就看手機、打網游、追網劇、刷視頻……缺乏運動導致肥胖,這又與甲狀腺癌、睪丸癌、結腸癌等十多種癌癥密切相關。尤其年輕女性,久坐不動容易引發內分泌紊亂,盆腔血液流通不暢,體內雌激素水平提高,誘發乳腺癌、宮頸癌、子宮癌等。
作息不規律
熬夜加班、整晚聚會、通宵看劇打游戲,這些惡習正在“掏空”年輕人身體。早在2007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就把“熬夜倒班”定義為2A級致癌因素。大量研究證實,倒夜班、熬夜會擾亂人體生物鐘,抑制褪黑素分泌,與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發病密切相關。
精神壓力大
人在疲勞狀態下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慢性壓力還會引起多種應激激素的變化,如兒茶酚胺、糖皮質激素等,促進腫瘤細胞生長、遷移以及侵襲能力。與內分泌有關的癌癥更容易因精神壓力大誘發,包括乳腺癌、甲狀腺癌、淋巴癌等。且壓力大的年輕人更容易沾染吸煙、酗酒的惡習,這些都是明確的癌癥風險因素。
篩查不到位
在大多數國家,年輕群體的防癌篩查做得并不如老年人好,因為相對來說,40歲后才是癌癥高發群體,防癌體檢很難走進年輕人群。常規的學校和公司員工體檢沒有針對性,以至于很多年輕人發現即晚期。
殷詠梅強調,癌癥不挑年齡,生命的各個階段都要積極防癌,建議培養以下這些生活習慣。
1.喝夠水。多喝水可以加快體內廢物和毒素排出,促進新陳代謝。但咖啡、果汁、奶茶等軟飲料不能代替白開水,其中的脂肪、糖類、添加劑并不利于身體健康,建議少喝。
2.一斤蔬菜半斤果。少吃燒烤、熏肉、腌制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促進腸胃蠕動。
3.多運動。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或者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午休時間不要一直坐著,可以繞著辦公處走幾圈;下班時間乘坐公共交通后,可以走一段路或騎單車。
4.學會放松。凡事盡人事,順其自然,主動調節不良情緒。可在剛睡醒或傍晚時分,抽出5~10分鐘冥想,放空自己,釋放身體的壓力。
5.篩查不能少。30歲后要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尤其家族中有患癌者、經常吸煙酗酒者等,要定期做癌癥篩查。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