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檢測有了新的探針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5-10 00:01
【byb.cn 】(來源:科技日報)“利用氟多巴PET顯像設備檢測多巴胺能神經元,可極大提高帕金森病早期診斷的準確性,減少患者的誤診、誤治。”4月25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核醫學科主任張祥松教授表示,作為現代醫學的新興學科,核醫學在精準醫療層面能發揮關鍵作用,可以更早地洞察疾病分子層面的信息,輔助臨床研究攻克阿爾茲海默病等神經系統疾病、腫瘤以及心臟病等重大疾病。
當前,對于疾病的臨床觀測更多處于細胞結構層面的改變,但細胞分子狀態層面能更早期、精準地預測疾病走勢,成為精準醫療發展的重要趨勢。“精準醫療的核心是圍繞分子標記物來進行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愈后,而核醫學是目前檢測這些分子標記物最可靠、最方便的一個手段。”張祥松說。
我國老齡化一直在加速,在可預見的未來,帶病生存的中老年人將越來越多,心腦血管和神經系統的疾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的高發態勢不容樂觀。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接近300萬帕金森病患者,65歲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為1.7%。
10年前,張祥松就在全國率先探索借力核醫學實現對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帕金森病患者,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前后治療了6年時間。后來通過核醫學檢測,該患者最終被確診為帕金森病。”張祥松說,“其實帕金森病發病機制就是中樞神經系統黑質-紋狀體多巴胺神經通路受損,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并進行治療的話,可以避免浪費很多經濟和醫療資源。”
張祥松介紹,臨床上利用檢測多巴胺神經功能的探針,可以在帕金森病患者出現運動癥狀之前10—20年通過核醫學顯像檢測到患者多巴胺神經功能是否受損。
當前,對于疾病的臨床觀測更多處于細胞結構層面的改變,但細胞分子狀態層面能更早期、精準地預測疾病走勢,成為精準醫療發展的重要趨勢。“精準醫療的核心是圍繞分子標記物來進行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愈后,而核醫學是目前檢測這些分子標記物最可靠、最方便的一個手段。”張祥松說。
我國老齡化一直在加速,在可預見的未來,帶病生存的中老年人將越來越多,心腦血管和神經系統的疾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的高發態勢不容樂觀。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接近300萬帕金森病患者,65歲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為1.7%。
10年前,張祥松就在全國率先探索借力核醫學實現對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帕金森病患者,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前后治療了6年時間。后來通過核醫學檢測,該患者最終被確診為帕金森病。”張祥松說,“其實帕金森病發病機制就是中樞神經系統黑質-紋狀體多巴胺神經通路受損,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并進行治療的話,可以避免浪費很多經濟和醫療資源。”
張祥松介紹,臨床上利用檢測多巴胺神經功能的探針,可以在帕金森病患者出現運動癥狀之前10—20年通過核醫學顯像檢測到患者多巴胺神經功能是否受損。
有關【帕金森】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